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散文

走进雷锋纪念馆——走近雷锋

2022-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hdj79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上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今天都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是第59年。

“向雷锋同志学习”,具体学什么,怎么学,现在还需要学吗?带着疑问,在阳光明媚的三月,我走进雷锋纪念馆寻找答案。

在纪念馆广场前,是雷锋带着少先队员们阔步向前的雕塑,他微微额首,照应着孩子们,整个场景青春洋溢,既和谐又动感十足。

雷锋,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

雕塑右边纪念馆园区入口。

整个纪念馆园区分三部分,中间是纪念碑、纪念馆,右边是凭吊广场和雷锋像、雷锋墓,左边是大片绿地、人工湖(涌泉湖)、凉亭(正兴亭)、小桥(琴桥)。

进入园区就是“雷锋之路”,一排五角星笔直向前,严肃又庄重,路尽头是浮雕,两边黑色大理石像一本本厚重的笔记,记录着雷锋的一些日记。


从学习到工作,雷锋的日记涵盖面很广,满满的全是正能量。细细读来,让人备受鼓舞,心潮澎湃。

在“雷锋之路”的尽头,左面一转,前面不远处就是高耸着的纪念碑。

纪念碑后面是雷锋纪念馆


雷锋的生命,很遗憾地定格在了22岁,放在今天,就是个大四学生的年纪,是一枚妥妥的小鲜肉。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雷锋?纪念馆的第一部分“光辉的一生”,有很详细的介绍。

雷锋七岁成了孤儿,十岁被政府送上小学,他的童年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雷锋在学校就是文艺骨干;工作后当选过工作模范、先进工作者、红旗标兵;入伍时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两年即任班长,荣立三等功、二等功,被《解放军报》聘为通讯员,当选市人大代表、优秀校外辅导员,……。也许正因为曾经不幸的经历,雷锋才更加珍惜学习与工作的机会,无论在哪里,雷锋都做到了优秀。




雷锋,是个很努力的人。

雷锋用“钉子精神”诠释着努力二字,肯吃苦肯钻研。他内心有强大的内驱力作为信念支撑,究竟是怎样的精神力量铸就了这么强大的内驱力,纪念馆的第二部分“永恒的精神”,做了深入的介绍。

雷锋出身贫苦还能接受教育,失去亲人还能顺利长大,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他对党的理论才更为信仰,对人民群众才有着更为真挚的感情。所以雷锋把助人为乐融进了日常生活里,把无私奉献贯穿到了职业生涯中。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螺丝钉精神”,这些耳熟能详的雷锋精神都记在了雷锋的日记里,是他日常生活的记录和总结,现今,同样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甚至是升级的版本。

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文章《妈妈不见了!这群陌生人一拥而上》中,骑电动车的母亲被卷入汽车底下,十几秒有十多个路人跑来抬起汽车救出了母亲,由于救援及时,母子两人均无大碍。

还有25岁浙大学霸胡双,为陌生的白血病姑娘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这些,都是“助人为乐”的完美解释。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正是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最美逆行者们的真实写照。面对病毒,面对危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勇敢地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

面对懒惰拖延造成的没有时间,面对学习上工作中的各种困难,肯挤肯钻的“钉子精神”永远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你效仿精神榜样的做法去实施你的行动时,榜样的力量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意义。我想,这也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最好方式吧。

如果雷锋生活在今天,一定是个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或许还是个学霸,还是个爱摄影的文艺青年,还是冬奥会赛场上的志愿者,还是医疗战线上的最美逆行者,……雷锋,变成了这些人的样子,这些人也成为了今天的“雷锋”。

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游客朋友们,闭馆时间到了”,我的思绪被馆内广播语音拉了回来。雷锋纪念馆这么“大”,满满的全是正能量,真是值得仔细参观和学习。

走到纪念馆门口,我不禁又回头,再望向那浮雕,雷锋手握钢枪,目视远方,他的目光同他内心的信念一样,坚定无比。

无论是努力刻苦的学生,艰苦创业的个体业主,或是处于职业倦怠期的职场中人,……平凡如你我,也都应该时常来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因为处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中,你都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收获。

学习雷锋,平凡人要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不能只在三月份,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社会进步需要像雷锋这样的精神楷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许许多多像雷锋这样的时代楷模。

超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