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想好命,撒娇不如读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95224/70598e6a52933cac.jpg)
1.
我认得字的时候就开始读史。
当然,那时候是小人书,看着图画读历史。
在当时,资源是比较匮乏的,因此,我一般都是去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小人书租赁摊子上花5分钱去读一本,又或者去地摊上买些旧书,然后看了又看。这在今天的90后、00后听来是难以想象的。诚然,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书堆在家里怎么都看不完,当年借到一本书就当个宝的时代是什么样哪里想象的出!
在我们身边,除了教材和专业书籍从来不读书的人其实很多,包括一些高学历者。我家那位高知竟然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刚刚才惊讶的发现这个事实。不过,大约是在我的带动下,他竟然觉得历史很有意思。他对我说:“以前没感觉,现在看来,历史是多么的有意思啊,那么多真实的故事!”
确实,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历史它做不到的。真实的历史远比文学作品电视剧更加精彩百倍!不过,现在充斥各大媒体的古装片,其实只是披着一件历史的外衣,跟历史并没有多少关系。
喜欢读历史的人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它很艰深。喜欢读历史的女人就更加少,因为历史一直是在用男性视角写东西,女人从来都是被物化的,所以喜欢历史的女人很少。就算喜欢,也是偏重于情情爱爱婚姻生活诗词歌赋之类,这些,后面我会专门说到。
在我年幼的时候,环境并没有让我感觉出自己和男孩子有什么不同,社会(我身边的社会)并没有把我压抑成第二性,所以,我是以男性的目光来读历史。
所谓二十五史,不过是二十五家帝王的家事而已。因此,读历史的人,难免不将自己代入为帝王将相,叱咤风云,裂土封疆。好一个快活不可言述!
不是真正进入历史世界的人,是无法感知这种乐趣的。就好像人家在游戏吃鸡,你在捧着本书读史,难免让人难以理解。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特别自律自虐呢!其实,吃鸡不过是在游戏中过你的人生,读史是在体味别人的人生中幻想自己的人生,你说哪个更有乐趣?
2.
我读中学的时候,已经开始看历史演义。那时候学业繁重,要把时间花在这种无谓的事情上,必须找一个理论依据。
现在的文白对照全本大部头的《资治通鉴》上,不少版本还印着一个伟人的事迹:建国第一代领导人,在战争最紧迫的时候,依旧在拼命阅读《资治通鉴》。这个故事的全本是,当年在延安的时候,领导人托付在上海的地下党负责人历经艰险千里迢迢带回来两套《资治通鉴》,一边读一边做笔记,一辈子手不释卷,最爱的就是读史。
伟人能够从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扭转局面,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业,这和无数个正确的抉择有关。而做出这些决策的头脑从哪里获取助力,毋庸置疑,就是历史了。当年解放军进北京城的时候,历史学家郭沫若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以李自成败亡的经历来做借鉴。
说到这里,女性朋友肯定要说了,我就是一个普通女人,我生在和平年代,我也不要建功立业,只要有点小钱,有个爱我的人,过好这一生就可以了,读这些历史有什么用啊!
我只想说,你已经能做高考考题了,小学的期末考试对你还是问题吗?
当年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相信,只要我熟读历史,生活中这些小事那根本就不成问题。
3.
2012年我在天涯煮酒写文章,当时醉心于小说。为了给我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做补充,我发了个帖子,名叫《细说隋唐南北朝让人心碎的红颜》。
当时随手写,随意发,主要是希望人去看我的历史小说。但是没想到的是,在完全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我这个帖子的点击率还挺高的,经常上封面推荐。只可惜当时,我一门心思只在小说上,完全没有产生好好写点历史故事,品味一下人生,这样的念头。
当时这帖子评论挺热烈的,除了赞扬叫好之外,自然就是撕逼了。但是撕逼的集中点,当时我是挺愤怒的,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是实在毫无必要。
因为撕逼的内容集中在长孙皇后有几个子女,你是不是写错了,然后一堆论据出来;又或者长孙皇后不是你写的那样一个自虐的人,根据她的某某某小诗,她这个人应该是有活泼的一面的;又或者,我写了一篇同情阴丽华的文章,觉得结发妻不值得,于是一位郭圣通的粉出来说郭圣通才怎么怎么不值得云云;最甚者,有人把我破口大骂好几天,可是到今天,我实在想不起来我到底哪个论点得罪了她让她如此愤恨。
当时我是很不开心的,那时候我还没有流量概念,只希望别人都说我写的好说的对。如果是现在,这样的一番口水战下来,我不知道要蹭多少热度博多少眼球呢!
上面提到的论坛里的这些考据大师,我向来是自叹弗如的。我是211理工女,就算当年中学再怎么喜欢历史文学,我还是选择了理科,为的是开拓自己的眼界。而历史课,从来都太过枯燥乏味,只能背诵前人的思想和评论,背诵历史年代名字等等等等。这些百度和AI都能做的事情,我为什么还要花费我的脑子?虽然我那时代,既不知道百度,更不会晓得在这些年后AI会如此迅猛的发展。
我想对这些厉害的考据大师说的是:读史,是否应该更重视如何将历史中的人性和今天的生活结合起来,让我们更会看人,在人生抉择中就算是潜意识,也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呢?情绪化的太致力于关心单一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感受,是否有点大材小用?
4.
《撒娇女人最好命》热映之后,香港tvb又拍了一部电视剧《不懂撒娇的女人》。撒娇这一话题热议是必然的。
女人懂得撒娇,是女性化的一种表现。撒娇,可以充分刺激男性荷尔蒙,同时让男性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觉得被依赖,很man,很阳刚。不过,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更多的是从农耕社会男性需要依靠蛮力来创造价值的时代环境下造就而延续至今的。
放在今天的女权、平权主义者身上,必然口诛笔伐一番。
不过,《撒娇女人最好命》剧中的女主角,她是有一定能力的女性,有能力而没有技巧,就好像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时代,推销很重要,包装也很重要。
这就像有的两性专家说过,女人不是有钱了就可以等着天上掉下来一个金龟婿,还是需要在技巧上做一些努力。两性关系说白了也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必然也是相互的。
那么能力从何而来,聪明的你,当然已经知道如何找到助力。
5.
读史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练习,时间久了就浸润到骨子里,而不是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人一事的生死明灭。
我们读大历史,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花剌子模被蒙古灭国,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之战后似乎换了一个人,可以读到里面的心理学解析。这些失败者,当巨大压力来到的时候,他们只能当鸵鸟,以致于最后满盘皆输。而其中的胜利者,例如曹操,在败走华容的时候依旧充满信心。拿到我们的实际中,就是我们需要如何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逆商。
孙子兵法里很多关于打仗谋国的故事,拆书的人都觉得很难讲,其实,就算我们不是管理者,但是起码我们是自身的管理者,我们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思想,已经是个大课题,已经可以得到很多借鉴。
女性很爱读才女的故事。但是古代的才女多半是悲剧收尾,我们在哀叹她们的同时,要从她们的故事里吸取一些什么经验呢?不仅仅是男权时代女人不能有才华吧!
这年头,女性地位有所提升,历史上权谋女性人物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她们为什么会成功,绝不是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玛丽苏,凡女主绝对金身护体,永远不死,比小强还顽强。真正的成功经验不是浅显的电视剧能告诉你的,我们需要在历史的故纸堆里面去寻找,她们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果你仔细读过大奸贼秦桧老婆王氏的生平,早就不用读《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之类的毒鸡汤了,因为早已有人诠释清楚。
有些过的不那么如意的女性朋友,例如失婚的,恋爱多次又被甩的,婚姻不幸的,浮沉于现实的泥沼中,看不懂人生,可能会羡慕其他的女人命好,怎么一挑就挑个那么好的呢?其实,很多事情,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一个个极小的抉择,甚至可能是潜意识的,连那个做出决定的人自己都不知道的。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抉择,只是因为一直从学习思考中吸收转化,最后和自身融为一个整体。
6.
历史,包罗万象,横亘古今,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它其实都默默给出了一个答案。作为女人,少关注一些家长里短,多看看宏观历史,对扩大自己的格局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在思想领域中弯道超车的最好途径。可能有一天,突然就洞察了世事的真相,才感叹我以前怎么在迷雾中摸黑前进这么久。
肯定有人要说,我读了好多历史,为什么还是没有领悟。只有两个原因:一,读的还不够多;二,没有结合实际,因此无法落地。任何理论,最终必须和自己的思想链接起来才能成为自己的理念,而产生链接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实践多思考。落地的唯一方法就是和实践相结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读史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练习,时间久了就浸润到骨子里,而不是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人一事的生死明灭。
历史,包罗万象,横亘古今,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它其实都默默给出了一个答案。
所以,女人,当你通过读史来改变命和运之后,如果你还对曾经梦中的男神有兴趣,再花一点撒娇的小伎俩去俘获他,不过是锦上添花。如果你早已达到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那么读史,能教你如何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