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简友广场一直写到老的故事

同样的景物,不同的风格

2024-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暗香疏影手笔

古人写诗词常要借助于一些景或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也许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吧!

比如常借月来抒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是故乡明”等等,

不同的诗人用同一景物抒发不同的情感。

同样的碣石山,曹操的《观沧海》中写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多么豪迈而又气派的诗句啊,让人读后深受启发。

千年之后的毛主席历经北戴河时也做了一首诗。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同样的情景却有不一样的境界,此时已换了人间。

同样是写梅花,同样的季节梅花给人的感觉却相差甚远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写的是梅花的忧愁和孤独。

而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样的梅花才更具有梅花的精神品质,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开的愈精神愈秀气,从不与别人争奇斗艳。

黄鹤楼也是古人打卡的地方,比如李白送好朋友时写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写的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到过此地也酝酿了一周写了一首诗,可看了崔颢的诗后他就没有展示自己的诗作,自愧不如啊!

然而,毛主席写的《菩萨蛮黄鹤楼》是这样的: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抒情与写景相结合,情意浓浓,情真意切。

辛弃疾曾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66岁时写的,明是思乡,实则忧国,千古风流人物都已无处寻找,国土江山就这样流离失所,悲叹啊!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是议论抒情相结合,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不同的景物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境界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

其实我们写作也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是一朵花的描写,有的注重写颜色,有的写形状,有的写花期,有的借花喻人,有的借花抒情,所以不同的人对花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创作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但都是在创作。

古人用几句简短的诗句就能写出各自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我们用现代词语就不会书写了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愿我们的文采大放异彩,写出更多的佳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