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混”进春哥粉丝群后......
事情是这样的,
最近《最强大脑》有点火,何猷君也是霸占了热搜头条,然而我一个最强大脑假粉因为朋友圈一张图被吸引起了好奇心。
嗯,就是这张图。
首先呢,第一感觉是这同济小哥长得挺清秀,但是一看年龄24,标注是博士,我就有点很懵啊,下意识的反省了下自己的年龄,虽然我们这届还有99年的,但正常24已经读博还是很年轻啊。
所以,我就点开了最强大脑的视频,愕然发现小哥出场综合能力排名第三,还要高排名第七何猷君四名,但在第一轮的华容道项目被淘汰了。但是春哥场上的表现打破了我认知中博士的老气古板形象,满满的少年感,好奇心促使我顺手知乎了一下真的有春哥,看了一眼关注人数在三百多,又顺手搜了下微博,关注人数在四五万的样子,微博内容也有很多春哥高效学习心得分享的干货,然后就是评论下一片从最强大脑转来的粉丝崇拜和拜颜的星星脸,集中在4号最强大脑播出以后,然后再刷小哥的微博和知乎,眼见着粉丝量翻倍的涨,知乎也是三百到九百到1.4K,1.8K,截至目前是2K。传说小哥微博粉丝一月初也才几千人,截止目前短短几天就9万了。
当时我就忍不住好奇和激动了,这位小哥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的可是怎么还能这么火呢,然后看到有春哥的后援团粉丝在宣传初创春哥粉丝群,带着激动的心情(?)我私聊粉丝小姐姐我能不能进群,然后粉丝小姐姐很友好的就同意了啊。
当然我先声明,我目的性没有恶意,我也的确有做春哥学弟粉的冲动,春哥粉丝也纯属崇拜高颜值学霸的自发行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商业介入。
但目睹一位“普通人”成为流量明星开始大量吸粉的初始阶段远远不如参与其中让我更加激动,好像社会学的学科属性让我隐约还想知道这其中还包含着哪些参外信息。
首先,春哥的粉丝圈几十个人的时候王脑丝(春哥自称)还是空降了一两次的,
然后,蹭蹭蹭的粉丝进群已经有四百多粉丝的群画风是这样的
嗯,根据各方面判断,至少粉丝性别百分之九十是女生,从初中到研究生不等(原来还有真的还有研究生学妹粉的),日常讨论内容主要分为几块:
1. 发春哥帅图(到处挖掘、粉丝大触各种高端图)、群体惊叹、表达爱意
2. 日常女生生活细节提问(问口红、问衣服。。。)、日常吐槽各类校园生活情感生活
3. 膜拜学霸,讨论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吸取正能量
4. 还有就是等待春哥不规律性空降和反绉春哥空降时候的“每一句”
通过春哥强大的后援团助攻,春哥展现的全貌是,
1. 高三的春哥还是一个200斤的胖子,到了武大11级建筑本科大一时已经减肥成功。
2. 本科国奖和专业第一和发多篇论文和武大风云学子的春哥对自己的本科生活的归纳总结是这样的。
3. 本科后保送同济建筑学中美联合培养的硕博连读(所以17年9月以后的确可以说是博士了),跨界拿奖拿专利发论文,参加《一站到底》、《加油向未来》、和《最强大脑》知识竞赛类节目,按照春哥的话说就是“二八定律”,80%的时间录制加油向未来没有都没有最强大脑出场一会得到的关注多。
4. 粉丝们强烈要求节目组让沉迷学术的春哥做“科组”,春哥6月份即将去美国游学。
总算把我这两天不务正业的事情讲完了,接下来应该写总结和反思啦:
1、互联网时代的偶像崇拜的根本原因其实没有实质性改变
弗洛依德先生要说话:
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本我与无意识接近,自我就是现实中的自己,超我指在道德规范中理想的自己。“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自我”,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差距较大,从而引起青少年对自己现实的不满,以致他们把自己“理想的我”放大投射到外在的世界当中去,在偶像身上折射出自己的愿望。例如有些青少年认为偶像是自己最完美的化身,偶像是未来的自己形象。曾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崇拜“超女”、“快男”的青少年,不仅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成为偶像的潜力,也看到了自己的明星梦想在这些“李宇春们”、“陈楚生们”身上得以实现的途径。这种“民星崇拜”表达了青少年心中的某种潜在欲望。《最强大脑》、《一站到底》这类节目成就明星也是青少年对自己高智商和名校身份的期望下的社会标准下的自然投射,当然刚好春哥还拥有另一项重要的社会交换筹码——颜值,成为关注点不是没有原因的。
自我同一性理论这样解释:
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偶像或榜样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其中包含了对崇拜对象的心理认同、行为模仿和情感依恋三个要素。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导致对偶像或榜样的一种直观的、非理性的、神秘化和神圣化的社会认知,这种对崇拜对象表层性的欣赏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导致对偶像或榜样的一种理性的、功利性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认知,这种对崇拜对象实质性认同,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成长。幸好春哥这样的粉丝中都还是一群欣赏颜值膜拜学霸的女粉丝。
只是在微博参与春哥粉过程中我发现,所谓崇拜偶像的行为实在太容易被流量导向带着跑,微博创造出的追星流量导向的各种手段都会在粉丝的全体效应中被放大,粉丝群本身是一个寻找归属感和人际交往交流的平台,但是微博有导向的“粉丝安利爱豆”功能,评论置顶霸热搜,激发粉丝进行一场集体精神胜利法的狂欢,卖人设是常见手段,强大的资本虚无主义力量,,纵然追星无害至少损失的是年轻人最宝贵的青春时间啊。
偶像都离粉丝的现实生活很远,粉丝需要的偶像或许只能说他刚好需要一个偶像,或许本来粉丝粉春哥只是一个给自己积极学习改变自己的理由,这就是正能量了,但现实是还会常常落入花费大量时间舔屏而无行动力的窠臼(我主要是在反省我自己)。
常常“妄自菲薄”的我们
可以看出,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能看出偶像崇拜多个实质,但结合最近何猷君那个被封神的最强大脑通关学霸、赌王小儿子、MIT最年轻毕业的金融硕士等头衔,我第一感受和很多人一样随着现场的Bgm和导师们合不上的嘴巴被震撼到了,但是慢慢在跟随春哥粉丝的过程中我也慢慢也想到了更多,
当然,首先春哥的例子的确不能作为我以下观点的支撑,春哥的火和何猷君的火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偶像崇拜类型,结合以上的理论,春哥和何猷君都是在自身的光环下被神秘化和神圣化的,但是相比何猷君世家子弟不可近之的高冷形象,春哥给人的感觉更亲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春哥是一个粉丝觉得自己努努力就可以更接近的偶像原型,毕竟春哥也的确是从正常的社会阶级流动的阶梯内成功的典范,而何猷君的身上表现出大部分陌生阶级的起步,他自己选择和表现出来的形象同样是有意识的塑造的,简洁的说,何猷君是可以代表资本幻化的本型。
至于所谓的台本和黑幕,这原本就是资本运行可以被默许的通行法则,大陆经济崛起以来,香港的优势的确没落了,但资本的嗅觉从来不会生锈,所以进入大陆市场是很好的选择,而资本又最会摸透和引导人的心理,人很多时候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将偶像神秘化和神圣化,将自己妄自菲薄的跪舔和自我奴役,慢慢的基因决定阶级论都出来了。
的确是知识和视野决定格局,也的确阶级限制了太多的东西,儒家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都是被社会经验认同,但是站在资本肩膀上使用权术剥削和迷惑大众的人,也应该深深了解天平总是有限度的,如果不能调度均衡,最后的结果不是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共同毁灭。正因为资本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利用自己更方面的优势调动人迷惑人让人沉迷和认同在自卑感和阶级认同中。
在一个具有传统反抗精神的国家,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穿越千年的呐喊声里,首先个人单方面认为资本强大邪恶的力量更应该时刻被共产主义革命精神洗礼过的中国人提防,首先要做的的确是不能被资本主义的阶级价值观和世界观迷惑而低头,精英主义者不是社会进化和前进的终极力量,相反的,通过社会流动到社会精英阶层的人反而会深深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贡献社会进化的本来就是来自底层更凶猛的呼喊和蜕变,任何人都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就像知乎上一段评论:
“世界进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那0.1%,也不是伪神,他们时常的通过自封的头衔和荣誉彰显自己虚晃的权力,而普通人否定和看低自己体验的世界,拼命去认同和趋向权势,并认为他们代表着最高级,这本身就是不见众生,所谓精英视野开阔也只是流于金本位的走马观花,愿诸君更精进,见众生,见天地,而不是带着龙珠一样的战斗力雷达,用资本的咖位去判人间高低,去谈思想深度,也许视野能更开阔些”
如果问我吐槽的点跟前文有什么关系,
我只能说,我只是幼稚的较深层次感受到“这的确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可以带来的就是是名和利,名利可以互相转化,在资本运行的游戏规则里,我的确有妄自菲薄的习惯,我不是在批评舆论和偶像崇拜,这是正常的生活现象,就如同古人崇拜忠孝节义的英雄的同时也乐传扬传奇的艺人,现代人崇拜学霸和颜值也是社会进入盛世的标志,只是如果不警惕资本主义操控人的思想,让阶级的妄自菲薄满天飞,未来终究是危险的。
嗯,我就是这么幼稚的以小见大的危言耸听。
哦,对了,因为我拖延症,断断续续写了两天的时间里,今天下午春哥因为最强大脑第二季上了热搜,和何猷君两个人继续霸屏,截止目前微博粉丝13万,4个小时涨粉3万,可怕的看脸的世界。
愿诸君终成学霸
都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