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散文》

桃源新政录

2025-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底石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少时,反复拜读陶渊明《桃花源记》,不仅无比憧憬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更是无比崇拜陶大师虚景实写的高超艺术。今天,斗胆仿効大师笔法,作一拙文。老师们见笑了。]

岁在己丑(民国三十八年)仲春,武陵报人避兵祸西行,暮霭中误入林樾。

忽见桃云匝地,绵亘五里,若绛雪覆径,异香袭人。遂舍车楫,溯溪三里,得见苍苔古阙,题曰"新民门",青蚨篆阴文,柱刻"万物咸若,政在养民"八字。

入阙则气象顿新:田亩方整,屋舍错落。铁线架于阡陌,炭精喇叭悬于桑柘。

农人皆着灰绫短褐,或耕或织,神态安适。有皓首老叟负手徐行,见客颔首而笑,揖曰:"老朽乃德政堂轮值执事,请君乘铁牛以览新政。"

遂登机,但闻“突突突”声震山谷,轮辙过处青苗摇曳如碧波。

至明德堂,黑漆板悬《乡约三章》,朱砂批注犹未干:

一、胥吏食于民,必偿粮券二两二、婚丧不举乐,贺仪过五元者罪三、参政者女必三成,童蒙塾师亦然

老者抚须而叹:"此间每旬一会,百姓皆可登台陈议,决议之事,吏民合力而为。”

忽指廊间红榜云:"辛亥岁李执事超支灯油三钱,自请停俸百日,荷锄南亩。"

堂前悬黄杨木匾,大书"坐而论    道,起则行之",乃前清拔贡柳氏所献。

过宣教所,闻女声琅琅:"《新民婚姻令》载:男满廿二,女满廿,方得结缡。父母勒财过三银元者,充作幼育堂公费。"

众女工执《自由谈》周报,指画笑谑:"昨岁王二姐退婚,聘礼尽捐农机社。今春嫁时,社赠《伉俪劳动手册》、棉纱十束,婚照取景恰在桃花渡。"

薄暮宿于养正斋,见油印《新政旬报》头条:"全票当选乡长张玉兰率众浚渠,夫王大有协理账目,夫妇同领丙等工分。"

忽闻铜磬声起,青年排演新剧《李二嫂诉状》,唱词铿锵:"莫道娥眉难掌印,须知巾帼可擎天!"

夜深,闻窗外溪水潺湲,老者取陶壶煮茶,品茗间,执歙石刻笔相赠,螭纽处阴文"清世"二字隐现流云纹。

晨起辞别,曰:"愿先生笔传天    下,使世人知桃源非虚。"

归城月余,官府遣探马三十人寻访。至故地,唯见溪畔青石勒"己丑年新政示范乡"字样,桃瓣委地,恍若丹砂书未干。自是"新民乡"杳无踪迹,然湘西民间犹传童谣二版——

甲版:桃叶尖,杏叶圆,乡长端坐明德殿。                                    乙版:铁牛吼,炭精喧,夫妻双登养正轩

太史公曰:新政历甲子轮回,今乡野犹传此异闻。或曰张玉兰后随军北上,五五年授三八红旗手;或云李执事殁于壬辰镇反,碑文铲尽。

夫乌托邦者,镜花水月也,然其光曾照幽谷,其响可裂金石。今观青溪桃花,岁岁灼灼,岂非新民精魄未散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