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差一点成了别人羡慕的”某二代”
01
最近,朋友阿发的人生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轻巧地改变了他的出身。
他家位于城市边缘的老房子要拆迁了。他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拆二代”。在这之前,他还是和我们一样的穷屌丝,花的比挣得多,月月精光。而现在,遇到朋友经济有困难,他会豪气地大手一挥:“还差多少?从我这儿拿。”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逆转。于是,一群人热热闹闹地约了一起吃晚饭,庆祝他又可以少奋斗几年。席间,他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兴奋,佯装低调地说:“没想到,我活了快三十年,终于也可以成为让人羡慕的某二代了。“那张扬眉吐气的脸,怎么看都欠收拾。
坦白说,不管他如何抑制自己,不让自己显得太高调,我们在座的人都有一种想揍他的冲动。丫的,凭什么他就这么轻松地跨过时光,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从来不掩饰自己内心的阴暗,他都懂。当然了,他也不善良,时不时故意在我们面前“低调”地炫耀一番。
既然他“厚颜无耻”地提到“某二代”这个话题,在座的人都有些不服气。谁不是差一点就成了“某二代”?就好像,谁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似的。只不过,有些人比我们幸运,多了那“一点”而已。
02
小王说,他差一点成了别人羡慕的“富二代”。
当年,他父亲和别人一起在工地做项目。父亲的搭档预测,组建成一支属于自己的施工队伍,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两个人一合计,初期投资每人要投入近一万块钱。
那个年代,还有“万元户”的说法,一万块不是个小数目。这个钱,他家当时是拿得出来的。但是他父亲觉得风险太大。这钱完全可以用来做其他更稳妥的事情。多年过去了,他父亲的搭档从当年的包工头发展到现在的某建筑公司老总,一路顺水顺风,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提起往事,他父亲时常懊悔不已,总是一句:“想当年……”然后,话题就自然地切入到对往事的追悔之中。你看,小王和“富二代”之间,就差一点点,差了一个一万块的投资而已。
朋友小刘不服气,他说他差一点成了“红二代”。当年,部队来村里征兵。他父亲一表人才,身杆笔直,体型匀称,体检的各项指标都过了。来征兵的领导很看好他父亲,称赞他父亲是个好苗子。
可是,当兵就要离家,要听从组织的安排。他奶奶舍不得儿子,抹着眼泪说:“这要是当了兵,一年到头能见上一面就不错了。都说养儿防老,可是儿大不由娘,留不住啊!”
他父亲最终还是放弃了,守在了家人身边。那年头,参了军的人后来都混得不错。而他父亲在家乡则成了地道的庄稼人。背着奶奶,他父亲也会有小小的埋怨,但是终究是自己做的选择。小刘和“红二代”之间,就差了一个坚持己见的决定。
这个话题,一下子把老一辈的陈年旧事都翻了出来。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有不止一个具体案例可以佐证,自己确实是被老天不小心遗弃的那个“某二代”。即使是没有具体事例可以分享的人,也坚信这一点。
03
谁说不是呢?且从大环境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某二代”的契机。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那个年代读大学的人,比现在值钱,他们大多从事教职科研工作。所以,如果老一辈当时好好读书,那我们现在就是“知识分子二代”。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八十年代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下海潮。那时下海的人们,多半都学会了游泳,即使是刚开始呛了几口水的。如果老一辈当时下了海,遨游在那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海浪里,那我们现在就是妥妥的“富二代”。
当然,不止这些。如果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开拓,我们也可以是其他让人羡慕的“某二代”,例如“劳模二代”等等。
然而,这些可爱的老一辈肯定会做深沉状耍赖、狡辩。
他们会痛诉苦难家史。那时候家里穷,没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他们没机会读书,只能种田放羊。只此一项,那些机会就与他们都无缘了。
但是,军衣大哥朱之文还不是从绿油油的庄稼地儿,走向五彩缤纷的大舞台,成了一名知名的农民歌手?老干妈陶华碧目不识丁,还不是把几块钱的生意做到了身价七十个亿?
即使没有那么出众,他们至少可以在行业里做到优秀。无论做什么,他们可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显然,他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成了各行各业的状元,连探花都没做到。
这样看来,我们哪个人不是差一点就成了让人羡慕的“某二代”。虽然,大家差的那一点各不相同,甚至说不清楚到底差了“哪一点”。但是,在遥远的现在回望父辈的过去时,作为旁观者,我们总会显得更智慧,更有远见。
04
这些老一辈可真是让人操碎了心。我们所处的年代,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偶尔蹦出一个灵感的火花,第二天一睁眼就有人把它变成了现实。如若当初,他们努力些,我们今天万万沦落不到这般为生计为前程发愁的地步。
要是我们正儿八经地跟他们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八成会气急败坏地拿起扫帚疙瘩,追在我们身后大骂:“兔崽子,我可是辛辛苦苦地把你抚养成人。”可是,我们这么不要脸,其实想说的是,他们可以把我们养得更好。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我们下一代那群熊孩子,他们也会如此这般理性地帮我们分析,他们成为“某二代”的万种可能性。想到这一点,我的后背就一阵发凉。
那群熊孩子可比我们更能言善辩,伶牙俐齿。他们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我们无地自容。亲情的小船就这样说翻就翻了。
当然,那群熊孩子怎么评价我们,这远远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不应该把一辈子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该在年少时“望父成龙”,更不应该在成年之后“望夫成龙”“望子成龙”。一个独立成熟的人不该也无须依附别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
重要的是,回望过去的人生,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是否交给了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我们耄耋之年,回首往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才是最令人心伤的。那些一次又一次的“差一点”,就这样狡猾地,用庸碌的一生替换了我们本该有的更精彩的人生。
那些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可以伸手抓住的机会,却在我们虚度光阴中悄悄地溜走了。转身时,我们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错过了怎样一个更美好的自己。我们和我们下一代发出的那一声“好可惜”,不是为着自己失去一个更好的起点,而是穿过岁月对父辈人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