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乘 法 要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95人  虎大爷

一乘法要

(一)

一乘顿教,寓解于行。行进一步,解亦进一步。行愈精,解愈深。解行同体异用,本来不可分割。然为方便讨论起见,不妨权分两方面详之:

(甲)理解方面

一乘行者自人道立场至于成佛,中间经历三种身份:

(1)尘身。即在人间起修之肉身。此身由人类“意识形态”所幻成。对于一切本来无相之事物,凭意识建立种种符号以记要略。大众互相影响,幻出无量形态。熏习已久,积为常识。聪颖之士,从而发现幻影规律;世间各门科学,依之渐兴。返观吾人环境,万象森罗。一一核之,悉是符号之集合体。虚浮不实,喻如“尘相”(日光射入小孔时所见之飞尘)。吾人肉身亦尘相之一,故有“尘身”之名。

(2)根身。吾人未能摆脱尘身之前,恒以肉身所依之命根(俗呼丹田)为自身据点。与相关尘境(即环境尘相)交互联系。万物之具实用者,原各有“本质”为出发点。“本质”虽无“形态”存在,却能与人身五官(眼耳鼻舌身)潜相钩结。意识标以符号,乃现幻影上之形态。行者若能扫荡意识,不留痕迹,则自身五官唯挹取环境中之无形本质,集合于身内。自顶至命根,显出一道“力线”;是名“根身”。

(3)法身。尘身未彻底泯灭时,根身原得出现于“阿赖耶识”之中。(参观《真面目》一章四节)惟“杂染种子”犹存,未能纯粹清净。所现根身,遂带灰暗之色。及“俱生我执”永断,阿赖耶识告终(杂染部)。无复尘身牵累,根身恒常清净自在。发展之极,上达“娑婆”顶,下彻“娑婆”底。及根身亦泯,唯觉“本性”遍满“大千世界”,不落时间、空间格式。而觉之所照,无所不了;机之所感,无所不见;是名“法身”。

理解三种身份:对尘身,能借“前六识”(即对尘相之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外识)明之。对根身,须泯去前六识,而仗七八两种“清净内识”观之。对法身,则要根尘二身俱泯,惟以“大觉”照之。

(乙)实行方面

行者顿修一乘大道,随根机高下,契悟有深浅。禅宗分为三句:

第一句,与清净法身相应。是能破“俱生二执”,体会“二空真如”之旨。其见地“与诸佛略同”。

第二句,与清净根身相应。是能破“俱生我执”,体会“生空真如”之旨。其见地“堪为天人师”。

第三句,与清净尘身相应。是能破“分别二执”,体会“尘相不实”之旨。其见地“要不断警惕”。

上只就“见道”言之。若欲真实“证道”,尚须痛下苦功。“破执”进而“断执”方是“地上菩萨”。

初习此道,根机猛利者,顶上白光球直垂“力线”,抵于命根下之莲花座,能随祖师加持力而顿觉。此等根机,必具能舍意识之天才。在执尘身为实有者,意识当然浓厚。初观身内力线,不离意识作用。一线须分若干段观之,未免顾此失彼。无色之力线,被惯用之形态幻出灰暗相。莲花似现种种颜色,或刚或柔,乃至现于身外;皆诱于意识之积习。顶上圆球,原系上空加持力集成之性光。上端略尖者,能破虚妄障碍之妙相也。(型如雪梨或沙田柚。)白色性光觉带灰气,无非意识形态之污染。尘身未泯,不知力线如何下垂。既泯之后,力线自然明现。若借肉身作现,须趺坐行之。力线直过顶、喉、肺、胃,而达命根。以半趺坐为宜,姿势易与力线相应也。端坐或站立,则尘身难忘。一般气功,志在舒畅全身血气,故不必趺坐。然亦有采用趺坐式者(但左右足迭置不同)。

一乘顿教半趺坐式:以左足盘于下,右足加其上;左掌仰安右跟,适当命根处;右掌仰迭在左掌上。时间以早晨初起为佳,意识较宁静故。余时意识波动力强,控制较难。若晚间仍有功课,下午八时自不能行之;惟取早晨一次可也。

【另附一则】

“端身正坐(半跏趺坐),舌拄上腭。观想顶际有一白色圆球(上端略尖),球底有“力线”一条(初本无色),直贯脐下(俗称丹田),开为莲花(初亦无色)。力线愈观愈强,渐变金色;莲花亦于脐下渐变八瓣红莲。从此身心俱健,病魔亦灭。

此法宜于早间五时(或晚间八时)行之。每次以半时(或一时)为度。每日依期精行不断。于身心俱健之后,一遇机缘成熟,佛性可现。”

(二)

本篇就来机见地所及而开示之。主题有三:

题一,禅宗三句

此乃破各句妄执后之相当境界。必专修纯熟,乃能实现。专修之道,一遇适宜时间便加磨练。所磨练者,分说如下:

(甲)第三句禅,要破尘身上之“分别二执”(亦称初重妄执)。

肉身与环境全是幻影,皆勿执为实有。真能体会环境确与电影戏无异,即破“分别法执”。同时并觉自身亦银幕中之虚迹,即破“分别我执”。二执俱破,则“分别意识”不行。虽日日参加社会活动,恒能不受牵累,心安理得。灵明不昧;烦恼不起。

(乙)第二句禅,要破根身上之“俱生我执”(亦称第二重妄执)。

肉身中之力线自在发现,可以控制尘身。根身从而建立。然尘境加强,仍能引生烦恼;此因第七识尚未肃清“细执”。必须彻底扫荡胸中“我见”,归于真空;而恒能不失灵明本性;方破“俱生我执”,得见“生空真如”。

(丙)第一句禅,要破法身上之“俱生法执”(亦称第三重妄执)。

生空真如已显,是为得见浑略法身之初步。然浑略中幻尘迭出,尚未洞明其所由来;此因六七两识皆未脱离“极细执”。万法随机流现时,不能纯粹无漏。必须彻底泯灭有漏“法见”,归于无性;依甚深般若,缘起实相;斯破“俱生法执”,得见“法空真如”(亦称二空真如,兼摄生空故)。

题二,天才正义

天才二字,出于《三国·蜀志》。现代心理学藉以名“天资特高”之人。不学而知,略学而能,此属此类。但未发明其所以然。佛学谓之夙根。即前生实习精熟之学术,根深蒂固,藏于阿赖耶识中;现生每能随缘流露。倘夙根对“分别二执”控制功深;稍遇启发,“分别意识”迅速沉没,顿与“第三句禅”相应。《一乘法要(一)》所谓“具能舍意识之天才”指此。第二句以上,可以递推。

题三,现前受用

高尚品德,人人自性本具。因被社会积习所拘,不能摆脱,以致烦恼丛生。苟能于身中发现真实力线而坚持之,自觉身处“超人境界”。参加济世工作,如出污泥而不染。以此“法乐”,积极利益人类,推及大千众生。佛学所谓“法身大士”,此为开端。来机见地,已能“清净居心,大乘是务。力矫庸俗习惯,不恋物质假乐。知见安定;烦恼浑忘”。现前既得实际受用矣!前途光明,广大无量。

【附答三问】

(1)“暂修一般气功。俟有相当机缘,乃进修高级气功。”此言是也。但修一般气功,亦勿过于着力。过则气粗,难免身心苦闷。

(2)“舍去意识,可否从操执上求之?”此语欠明晰。若谓坚持力线以扫荡之,则近道也。

(3)“接受佛学知识,似与人类意识不可分;借起桥梁作用故。”此固初学入手方便。人类之能学佛,端系于是。

【附:高级气功杂谈】

(一)东方人民灵性特高,非西方人民所能及,故文殊法身专择我国山西省五台山为依止处。般若三藏虽受灌顶法,而未深证境界,定中不能发见文殊法身,须亲到五台求“增上”加持力。

(二)就高级气功基本法言之:无色力线由上空经顶直下座底便合。若志愿指向净土,乃于顶上先观圆球,球底开展八叶红莲。此依人身进修莲花部之适当过程,却非根身本来面目。

附1:所谓无色力线,只感实力,不见形色。此言是也。

附2:八叶红莲,由观行而到实证时,便是清净妙相。

(三)由力线转为月轮,或其他妙相,都无不可。至如何衔接起来?要待“行慧”发展精熟时,乃能明了,不得从文字上求之。



法界本末概说

密寓真性,是法界本;显露幻迹,是法界末。分析细谈,穷劫莫尽。简要概说,方便易记。爰择后义,约写斯篇。壬寅清明,达庵自志。

(一)总纲二颂

法界性体 真实如如 一法不立 亦无如相

遍函灵觉 了了常知 寂静而惺 活动而明

(二)本体三颂

本体真如 密分五性 坚性喻地 润性喻水

炎性喻火 动性喻风 虚性喻空 都名五大

大之为名 超绝法相 名虽有五 体则无二

(三)本觉三颂

本觉流露 可分二大 唯照属见 详审属识

识所谛审 辄起符号 精熟之极 不审而详

随念顿证 是名正智 分对五大 别称五智

(四)心力二颂

真如性海 本来寂灭 随机标心 无量无尽

各依特性 自展动力 交相冲动 波浪纷纭

(五)众生三颂

心浪互结 缘起众生 幻起幻灭 初无痕迹

粗境所滞 流入尘身 识量尚微 事事被动

阅历日增 我见渐着 辗转应境 轮回不息

(六)人道三颂

轮回身型 异相累变 发展成人 顶天立地

六识丰富 应境有方 深辨喜恶 仁心开显

至仁且义 能荫人群 更求向上 大觉是务

(七)三身四颂

人道进修 至成大觉 所现身相 略分三类

初执六识 只知尘身 返尘归根 乃见根身

根身消融 遍满大千 常住不灭 斯名法身

法身圆证 别摄三身 受用应化 及诸等流

(注:《一乘法要》《法界本末概说》摘自:冯达庵,《佛法要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