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违诗稿

关于目前旧体诗创作中年轻群体的一点看法(1)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105人  子丘1987
关于目前旧体诗创作中年轻群体的一点看法(1)

关于目前旧体诗创作中年轻群体的一点看法(1)

首先必须肯定这一点,就是年轻人加入到旧体诗词的创作中,我称之为“旧体诗创作中年轻群体”。

这样的现象,必须给予肯定,我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胜利,至于说是不是一次复苏行为,我可能需要保留看法。

但至少是一个好的现象。

从清末民初以降,旧体诗的创作趋于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新诗(一种我认为深受西方影响的诗歌体裁)的崛起。新诗,又被人称之为现代诗。但我比较反感这种称呼。因为,所谓现代,那潜藏着一种“先进”的心理。比如说现代文明,在国际层面已经相当于西方文明,说一个国家走上了现代化,就是说这个国家越来越西化。诸位思考,是不是这样?比如我们改革开放后,追求所谓现代化,不就是努力走向西方化吗?如果不走向西方化,就意味着不现代化,比如我们看看伊斯兰国家。在伊斯兰国家中,有谁说他们是现代化的国家?大概只有土耳其,这个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被称为具备一定的现代化。而世俗化,很大程度上是指西方式的生活方式。

所以,现代诗,也潜藏着是一个先进的,一个努力西化的诗歌体裁。我们往往有一个错觉,就是越新的东西,必然比旧的东西更先进。所以,民国时期,新诗是更受到欢迎的。

新中国成立后,不论是在大陆地区,还是在港澳台地区,其实一样认为现代诗是先进的。即便大陆地区当时并不崇拜西方文明,努力想构建一个不同于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文明,也不同于帝国时期的中华文明。一样的,对旧体诗并不太注意。而西化的港澳台地区,更是如此。不要认为他们保留了传统文化,而认为普通人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旧体诗,恰恰相反,港澳台地区是因为思想自由些,所以允许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西方文化比在大陆地区更受欢迎,年轻人也热衷于西方的一切。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除了政治外,几乎都在一切向西方看齐,年轻人也学习港澳台地区,更加热爱西方文化。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旧体诗是很少有年轻人问津的。

在那样的背景下,旧体诗的创作基本是老年人“统治”,然后是中年人加入。基本是退休后的,所以至今都是旧体诗创作群体中,老年大学的人占据了大部分。

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我也是那一年出生。这个时间左右,国内旧体诗出现了一个创作高潮。90年代经济逐渐有些起色,在经济的基础上,不少年龄比较大的都在创作旧体诗。当然,也有年轻的人,但人数很少。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年轻人逐渐加入到旧体诗的创作中。这其中,是有经济文化政治的背景。

【明天,聊一聊年轻人创作崛起的一些缘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