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自由不顾一切,如今却想重回职场
图:网络
大概是去年十一月左右,偶然浏览到一个做创意文案的个人公众号,运营者发布了一篇特别的推文。推文的前半部分,是个很励志的故事。作者回顾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对文案一无所知的大学生,成为4A广告公司的文案人。月薪过两万,合作的都是大品牌。但这看起来体面风光的生活背后,却藏着作者一颗渴望自由的心。
于是,文章到这里成了分水岭。后半部分,作者写了自己辞职后的故事。因为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出于职业习惯,作者将自己以往收藏的一些国内外好文案拿出来研究。原本只是想把这些年做文案的思路做一个自我归纳整理,于是开通了公众号,将一些好文案加上自己的见解分析,做成推文发布到网上。没想到,公号吸引了许多粉丝,不仅有同行,还有许多行业外喜欢文案的人。
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作者,趁势成了一个公号运营者。大半年过去后,收入基本能与上班时持平。时间自由,收入满意,作者却突然感到:生活不应该这么过。
自由职业凭的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即是一支队伍。你的所思所行,直接决定了生活过成什么样。但作者却开始反思,公号能做成这样,凭借的是过往职业经验。也就是说,自己在啃老本。TA由此开始担心,过去经验用完了后该怎么办?
TA怕自己落伍,也怕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特别是作为一个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在近一年的自由职业期间,明白了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文章的最后,TA笔锋一传,为自己求职,希望能够进入一家广告公司,重新做个朝九晚五的文案人。
这篇文章突然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人所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不是想要的自由?
“自由”这两个字,过于抽象,所以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具象化的产物都不一样。而无一例外,皆是自我能够幻想的最美好的生活。但人的见识毕竟有限,也许这一阶段所追求的东西,到了下一阶段就会变得讨厌。在生命到达彼岸之前,都不应该将一件事情说死。
自由可能是彼岸花,看得见摸不着,无限接近时最美好。
那么,人还需要折腾着去追求自由吗?我认为需要。就像前面提到的作者,看似转了一圈,生活又回到原地。但被迫入坑和自愿入坑是不一样的,你不去走这一遭,就不会发现什么是适合的选择,可能永远也无法在当下的生活里怡然自得。
我很赞同一位裸辞者在实现自由职业后所说的话:“意外即常态,自由即代价。”
这是一个恰恰相反的故事。主人公有八年工龄,裸辞后凭借微课打开了自由职业的大门。在TA的经历里,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过去经验的通用能力。
微课是个全新的领域,看似过去经验没什么价值。但主人公很坦诚地在文章里表示,过去八年所培养的逻辑思维方式、产品思维、销售思维、用户思维、沟通技巧等等,全方位地调动起来,帮助TA迅速在新领域里立足。
甚至,分享文章的末尾,主人公很诚恳地感谢过去的职场经历。TA觉得,自由职业是对以往的系统审视和回顾。当你一个人要站成一支队伍,优缺点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特别是缺陷部分,在自由职业中更会突出成为能力上的短板。因此,主人公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说道:“系统的职场经验和能力积累,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也是你给自己准备的金矿。”
我在隔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先后看到这两个故事。却意外地发现,它们拥有同样的内核。看似背道而驰的故事里,传达的同一理念是:自由职业绝对不是什么经验积累的阶段,而是过去所学技能的集中展示。你先要拥有一座金矿,才有足够资本一个人打开一个江湖。前一个作者发现自己的金矿即将不足,所以自愿返回职场继续开采。而后一个作者开采到了一座金矿,于是跳出来准备实现“自由”。
在这个一切都很快速的年代,人们越来越讨厌朝九晚五。渴望实现经济和人身的双重自由。于是,自由职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linkedin联合创始人keid Hoffman 提出“联盟”概念,认为未来职业将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甚至有人断言,自由职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因为互联网的到来,人们不需要依赖于一个强大的机构或组织,就能够与世界进行交易。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迎来的是什么时代,这毕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竞技场,弱肉强食仍会是这个社会的特性。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你为自己准备一座金矿。只有不断加高的技能修炼,才能帮你无限接近向往中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