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有气度
为人有气度
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为人有气度他们气量狭小,即便有人跟他开了个玩笑,他也耿耿于怀,记恨于心。
只需打过三两次交道,那些相熟的人都会躲着他远远的。
反之,那些大度之人,待人宽容,从不与人斤斤计较。
这样的人,往往更受人尊重。
晚清名臣张之洞,因为身材特别矮小。
他刚任湖广总督时,一个画家画了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分别是当地两位官员和张之洞。
那两人,皆以身材矮小出名。
画家将此画在武昌展出,一时引来无数讥笑和看热闹的人。
张之洞属下说要将画家抓进大牢,而他本人则笑着说:“不值得花心思。”
最后,他居然自掏腰包,让下属买回了那幅画。
消息一传出,画家惊讶不已,从此对张之洞毕恭毕敬,满城百姓也是交口称赞。
正是这一份气度,才使得张之洞彻底站稳了脚跟。
《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你若能容得下他人的无理,他人就能成就你的格局。
诗人余光中在出版第一本诗集时,还是个籍籍无名之辈。
为了给自己壮声势,他邀请老师梁实秋写个序言。
梁实秋就写了一首格律诗寄给了余光中。
谁知余光中很不满意,不仅直接退了回去,还附信抱怨老师。
可梁实秋却并不生气,还有些愧疚地说:“我的诗确实不好,等你诗集出版后,我亲自给你写书评作为补偿。”
果不其然,后来他就写了一篇千字美文来赞誉余光中: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看到老师书评,余光中这才高高兴兴地给梁实秋写了感谢信。
多年以后,余光中曾后悔道:
“多亏了老师的大度。如果换成今日的自己,一定会一声狮子怒吼,把这个狂妄的青年逐出师门。”
《荀子·非相》中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与人交往,感情大于道理,宽容大于指责。
宽容是一种为人的气度,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涵养。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小到日常的冲突,大到观念的碰撞。
若是缺乏气度,事事斤斤计较,再好的关系也会顷刻间破裂。
为人少点计较,多些包容,你才能始终与人和睦共处,将日子越过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