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上不迷茫青春我的大学

20多岁,我竟然在“啃老”

2017-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宋小遇
“啃老”

-01-

印象中,有那么一个时间段,关于”啃老“和”“啃老族”话题的讨论曾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啃老“说的是已成年、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年轻人还依靠父母或亲戚养活自己,在”不断奶“的状态下生存的社会现象,而在这种状态下的所谓有”生存能力问题“的年轻人,则被称为”啃老族“。

如今,这个话题的热度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很少看见或听到有关它的讨论了。但是,我突然吃惊地发觉,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竟然都在“啃老”!当然,我想说的这个“啃老"与上文说的那种有些不一样。

-02-

事情回到几天以前,8月22号,北京时间上午9点,一件事受到了中国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学学子的高度关注——没错儿,2017年6月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公布了。很荣幸的是,我本人就在这批学子大军当中。作为一名“老将”,在出成绩之前,我也在抱着脑袋祈祷:过六级,过六级,过六级……9点刚过,眼见着朋友圈立刻掀起一波晒成绩浪潮,过了的发朋友圈,没过的也发朋友圈。当然,我也在第一时间查询了自己的成绩,但是很不幸,我再一次败在了四六级的沙场上,而且,屈辱的是,这次的分数奇低。

回想起去年六月的四级考试,我顺利通过,分数并不是很高,但起码是一次通过。都说六级的难度要比四级大不少,不太容易通过。果然,紧接着十二月份的六级考试,我真的是“很给力”地没通过。这次是我第二次征战六级沙场,再败。说实话,相比这次的超低分没通过,去年第一次的六级多少有些遗憾,那一次,仅仅离425分差了十几分。

想起曾听过的一个所谓“四六级黄金定律”:第一次的分数往往代表最高水平,以后再考,分数会一次比一次低。

这样的说法多少有点戏谑的味道在一届一届考生中流传着,并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然而,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六级考试的真实情况。至少,这样的情况在我自己以及我周围同学的身上的确存在,而且,绝不是个例。我是第二次参加六级考试,如果说第一次成绩是我的最高水平,那么,我的二次的成绩比最高水平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再看看我的周围,尤其是那些不是第一次参加四级或者六级考试的同学们,他们的通过情况似乎都不是很乐观。这次班里我们第二次考六级的这群人,通过率大概是……百分之零!

-03-

我扪心自问:一直以来,我都在干什么?

记得刚进大学那会儿,懵懵懂懂,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甚至跟高中时期的状态相差无几。可能绝大多数人在大学最初的那段时光里都跟是我说的这种状态,毕竟三年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紧凑的任务安排,即使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放荡的假期生活之后,那种感觉似乎都不会轻易褪去。

但是,大学的自由模式,还是让人很快变了,心理变了,行为也就随之变了。可能仅仅几个月,我就发现自己无所事事了。课程挺多的,也有一定难度,然而与高中尤其是高三比起来,大学似乎真的是快乐的天堂。我开始放纵,我开始不愿意听课,我开始不好好完成作业,我开始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才翻开书复习。

看起来还不错,期末考试都通过了,虽然各科分数都不高。

我们学高数,学物理,学线性代数,学概率论与统计,学材料力学,学很多很多科目,当然,也少不了英语。对于除了英语以外的那些学科,我是需要去花费精力学习的,即使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但是,对于英语,我是没有花费太多功夫的,甚至可以说,除了每周两节英语课,我基本不会去主动碰英语。之前的期末英语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算差,至少,没有挂科的危险,我不必像那些英语不是太好的同学那般,还要为英语发愁。在英语这方面,我过得相对轻松。我很得意,也很惬意,然后我又发现了一件事情,原来惬意的人并不只有我一个,我身边的人,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学,也都很惬意。

他们略带着骄傲的口吻说;英语这个东西,我已经很久没学了,我的大学英语,吃的是高中的底子,而我的高中英语,吃的是初中的底子……真的,这些人的英语成绩一直很稳定,从初中到大学,他们所记住的,似乎只有那段对话:-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我突然发觉,我也属于“这些人”,只不过,我可能比他们要好一丢丢——对于高中英语,我问心无愧,每天都在学习;但我的大学英语,似乎,真的,真的是在吃高中的底子!当年,高中班主任教英语,对英语成绩抓得很紧,我们每天都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毕竟,每次上英语课,班主任提问知识点太疯狂,现在想想那个场景都觉得全身神经紧绷。我的高考英语分数,132,不能说是很高,但绝对不算低分。然而,上了大学之后,没人管了,别说是英语了,就是那些学分更高的课程,也全靠自己去挤时间学习。于是,堕落了,于是,不再拿出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了,甚至是,完全不学英语了。

-04-

很痛心,原来我也在啃当年英语的老底子,原来我竟然也成为了“啃老族”。终究,我参加了两次英语六级考试,至今依然没能通过。

有人说·,考试这种事情,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四六级这样的考试更是如此。还别说,这种说法不能不信,我的好几个哥们,平时就是英语渣渣,但是谁成想英语四六级竟然一次性通过了,他们说那就是人品。好吧,对于他们我不得不服,但对于我自己我的确不服,我不觉得我有那几个哥们的“好人品”,我只知道我至今没通过六级是因为我没有准备,是因为我没有学习,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啃老底”,甚至以此为荣,不亦乐乎、自我陶醉。

这个假期快结束时,有一个同学在微信朋友圈晒他的“劳动成果”——一万多块钱,是他给某公司当英语翻译外加给一群小学生补习英语赚的工资。我羡慕得要死。话说我的这位同学,老早就拿到了英语专业翻译资格证书,平时经常参加各种英语交流活动,作主持、当翻译,英语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成为英语大神的,但是我知道,他不是生下来就会英语;我也知道,所有那些像他一样的在我看来能力超群的人,他们都少不了努力,少不了付出;我甚至还知道,如果我也能去坚持,去勤学苦练,我也肯定会像他们一样棒,甚至,比他们还棒。但是,事实却是,我并没有努力,并没有坚持,并没有勤学苦练,我就在纠结着,等待着,像在等待被大奖砸中的彩民一样傻傻地站在原地,傻傻地啃着老底儿,傻傻地看着别人光芒万丈。

-05-

有一个词语叫“坐吃山空”,我想到了那些好吃懒做最终花光祖辈积蓄要么饿死家中要么流落街头的人。传统的我们所说的“啃老”,啃的是金钱,啃的是年迈的父母,而我的“啃老”,啃的是知识,啃的是愚蠢的自己。

即使家财万贯,即使家中有金山银山,如果一直啃一直啃,怕是终究会有钱全花完的那一天;那么,对于知识,本来了解的就不多,本来钻研的就不深,还妄想着能够以一时的知识换取一世的英明神武?不存在的。为什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先前学到的东西,总有用完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加我们的见识,来弥补我们的短见。知识的量是没有上限的,学习知识也没有既定的统一的方式,生活处处有学问,人生时时靠钻研。人们总说,要有求知欲望。求知,或许才是生命最为奋进的姿态。

20多岁,正是人生最为精彩的阶段,而我们呢,还在说“我靠之前的老底儿活着就够了”吗?还在说“我从来都不用努力,我知道的够多了”吗?别人在为了掌握更多技能而忙忙碌碌,而你却缩在寝室被窝里打着游戏、看着剧。你觉得你很充实,你觉得你不会遗憾么?

那好吧,你继续啃你的老底儿吧,我估计,至少,你的四六级,再也没机会通过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