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悟道,懂得做人

灵性和思维,形成高深的思想

2019-05-01  本文已影响1人  神才小乔

灵性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浓缩物,灵性涉及玄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是宇宙、灵魂、人、万事万物的关键及运行规律,灵性对各行各业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决定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思想水平。

灵性是一种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人生态度,你的生活平静、顺心、如意、美满,你的工作做的开心、努力,有价值,有收获,你的人生富有,幸福,美好,成功,充满爱,充满阳光,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孙孝顺,身体健康强壮,长生不老,脱离生死轮回,命运顺利、没有厄难、不被摆步,灵魂纯净美好,事业灿烂辉煌,你的灵性就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卓越的,大脑冰雪聪明,心灵纯洁善良,思维也是健全的,思想也有大智慧。

灵性决定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大多是形象思维,形成的是不太成熟的思想,形象思维因我们胡乱想像而导致的错误越来越多,灵性也越来越不成熟,一个又一个的教训终于让我们明白,形象思维总结的思想,许多是幼稚的。

我们心中想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心中想着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就会去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心中若有悲欢消极的想法,事情也只会越来越糟,心中安于现状,就没有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思维如此,思想如此,灵性也跟着受牵累。

自我意识是决定灵性高深的关键,自我意识不成熟,灵性就稚嫩,自我意识愿意地进步,灵性就不能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周全客观,灵性就充满睿智。心理影响着我们的自我意识,心中的想法会形成思维,而灵性靠思维来发展,时刻拥有健康乐观的心理,灵性就能健全发展。自私的人处处局限在小我中,只会谋取自己的利益,他的思维是狭隘,灵性也是卑劣的,大爱的人一心为公众谋福利,他的思维处处为别人着想,灵性一定是高尚卓越的。

当我们慢慢看清楚这些,对自己的生活是一个重大的思考,对任何事情不再执着,宇宙中所有的都是一种服务,一种平衡,你去打破一种平衡的时候自然会有另一种力量会来介入,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的,管好自己,不要期待你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它会在另一个地方显现出来,这种显化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这就告诉我们有些人在经历大病,大难等就如变了一个人一样,因为他意识到这是一种表现,直接表现在生活中,是那么真实,让你不得不面对,所以每一个都一样,各种现象都不一样,但本质都是一样,没有差异,所以在灵性世界里最讲的就是“觉”,你觉吗?觉也是一种感知,一种对天地万物,自己的感知,是让你更好落实在行动中,生活中,在你的每一刻,让你体验生命带来到美好,体验这个物质社会的悲喜欢乐,体验人人之间的那份情感,体验世界万物的生生不息。

成熟的灵性了解觉醒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季节和周期,它要求我们作出最深的承诺,在心中坐定,并向生活的每一部分敞开。

何必要去执着自己要不要成为灵性分享师,何必纠结自己现在到底要不要放弃工作呢?机会合适时,真的是你的最佳利益,就一定能够顺畅的给到你想要的。

如果心理学家只是强调满足自我的驱力,平衡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或是自我实现、发展潜能,或是消极的适应社会环境,这样的心理治疗会是蛮自私、且蛮危险的。因此,马斯洛说,如果心理学没有超越性的层面,人可以是非常残暴自私的。

这种灵性充满了喜悦与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觉醒的。这种灵性能让我们在生活的惊奇之中安住,这种成熟的灵性让神圣之光照亮我们、穿透我们。

灵性成熟的第八个特质就是拥抱对立面——这种能力可以让心容纳生命的矛盾。我们还是孩子时,会在父母提供我们所需时,把他们看成百分之百的好人;当他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欲望或不照我们的期望而做时,就把他们看成百分之百的坏人。孩子的意识发展最终会使他们清楚了解父母,了解同一个人同时有好有坏:有爱,也有愤怒;有慷慨,也有恐惧。灵性修行的成熟也有类似的发展,我们不再寻找完美的父母、具有完美智慧的老师或上师,也不再尝试找到全然美好的事物,以对抗全然不好的事物,也不会再区分受害者与施虐者。我们开始了解每一面都包含了对立面。

如果当你一天下来,看似很忙。但毫无成就感,没有收获感,感觉人生没有意义……你感觉很空虚、寂寞、无聊,甚至会感到抑郁。当你用你的这副身体、脑袋经常做那种灵性不喜欢的事情。对于你来说,你的灵性就会和你抗议。比如:失落、挫败、抑郁、消沉、无聊。这些表现都是灵性抗争的表现。

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的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与人格,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心理的影响等等。心理学被限定在人的个体和社会之中,限定在人的角度、人的空间、人的历史中。过去的心理学多数是基于疾病的研究,为了解决问题,治疗疾病、消除症状而进行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出现积极心理学,引导人们关注美好、不再关注问题、放大问题。

在灵性生活中,如果时候到了,心就像水果一样开始成熟、变甜。我们的修行会从青涩、艰难的成长期,转变成在奥秘中安住,从信赖外在形式转变为安住于内心。我们来探讨这些灵性成熟的特质:。

灵性里的目标,是为了让你“聚焦”的。每个人最大力量在意念中,而意念的最大显化就是聚焦,财富一定是聚焦出来的。

灵性成熟的第二个特质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纳为基础。如果为我们曾有过的无知行为或仍留在我们心里的恐惧而产生的罪恶感、指责或羞愧,无法发展出仁慈。了解开放需要慈爱的温暖阳光。“你不需要当好人,你不需要用双膝跪行,穿越100里的沙漠,表示悔改。你只需要让身体这个柔软的动物,爱其所爱。”

对许多人而言,这种转变会成为更深入整合和更有智慧的灵性工作的基础。灵性工作包括正当的关系、正当的生计、正当的话语,以及灵性生活的各种伦理面相。这种工作要求不再有切割分隔,并了解所有被推入阴影或加以逃避的事物,最终仍必须融入我们的灵性生活,没有一件事会被遗漏。灵性在于我们是什么人,而不在于我们追逐什么理想;灵性不再是到远方的印度、西藏或秘鲁的马丘比丘,而是回到家中。

你在转心的时候就是在平行宇宙之间转换,你人生根本不是要去改变你的境遇,每一个境遇都已存在。痛苦的境遇已经存在,快乐的境遇已经存在,就是所有的境遇都已存在!这个境遇你是无法改变的,他是一个幻象。而什么可以改变呢?你可以在不同的境遇间切换,每一个境遇就是一个平行宇宙。你切换到快乐的频率,你就会经历快乐的境遇!当你觉快乐,快乐会加倍;当你觉痛苦,痛苦会消失。因为你的自性是清净,你的自性是自在,恐惧是幻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体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悲伤痛苦并不是你的必然组成部分,你在本体那一块。我们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本体的用,他不是本体,体是自性清净。他是道的用,这个用呢,你也不能改变他,也就是说你必须负阴而抱阳。所以像接受快乐一样接受痛苦吧,像接受开心一样接受悲伤吧。你一旦接受了悲伤,接受了痛苦,他就会消失,因为这个用就完成了,他就会消失!与之相对应的痛苦的境遇就会消失。境随心转就是在切换平行宇宙!这个境遇跟着你的心就变了,你的心就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变了你的境遇就变了,就是你的感觉变了你就切换到了新的平行宇宙。所以人生自然就变了!所以灵性炼金为什么是点石成金,就是境随心转,切换平行宇宙!

成熟的心不会有完美主义,它安住在存有的慈悲中,而不在完美的楷模里。非理想主义的灵性不会寻求完美的世界,也不试图使自己、身体与人格变得完美,不会根据外在某些极度纯净的特殊形象而对老师或开悟抱持浪漫的想法。因此灵性生活并不是寻求收获或成就,而是去爱和自由。

灵性的整合感使我们了解,若想把光明和慈悲带进世界,就得从自己的生活开始。真正的灵性修行在于我们亲身的生活,而不是任何特殊经验或我们信奉的哲学。这种个人取向的修行方式,重视生活中个体和普遍两个面向,尊重生命是生与死之间的无常之舞,也肯定我们独特的身体、家庭和社会,以及个人的历史,包括我们拥有的一切喜悦与悲伤。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人的觉醒是关乎所有生命的大事。

真正的耐性不是为了要有所得,也不是为了任何成就。耐性能让我们向超越时间的事物敞开。佛陀谈到要修行十万大劫的时间,意思不是说要花上无穷的时间才能觉醒,而是指觉醒是超越时间的。觉醒不在于几周、几年或几辈子,而是指现在就以爱和耐性打开自己,进入奥秘。

灵性炼金第一步就是要去体验情绪。什么时候开始去灵性炼金呢,当你感觉不好的时候。当你感觉不好的时候,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感觉不好好。这就是觉啊,觉察很重要啊!所以当你具备良知,任你多少邪思妄念,这里一觉,他自消融,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你感觉不好的时候,开始灵性炼金。为什么灵性炼金要从感觉不好的时候呢?因为你感觉好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用去需要,你就会开始去体验他。你感觉好的时候还刻意去需要灵性炼金嘛,不需要的。如果你现在感觉很高兴,你会很开心很长一阵子,你会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开心当中。你现在很幸福,你会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幸福,你都忘我了,你望着窗外发呆,你在幸福当中沉浸。所以当你感觉好的时候,你是不需要炼金的,这个时候你就是黄金。你就是沉浸在这个当中,把这个快乐,这种幸福的境遇给他加倍。让自己锚定在高振频的平行宇宙中。所以感觉好的时候不需要灵性炼金的。

灵性成熟的第七个特质是弹性。灵性成熟使我们像竹子一样,可以在风中摆动,以我们的心与认识来回应世界,尊重周遭不断变化的环境。灵性成熟的人已学会留在当下和放下的伟大艺术,弹性使我们能了解并不是只有一种修行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种美好的灵性传承,而是有许多方式;了解灵性生活不是采纳某种特定的哲学、整套信仰或教法,不能据此反对某人或某事。这是一种心的自在,了解所有灵性工具都只是竹筏,用来跨越河流,达到自由。

而灵性教育的课程,绝不是神秘的神性的宗教的,是有符合科学规律和科学依据的,是基于学生的灵性培养保护、为了学生的灵性培养保护,并在学生中开展的课程体系。达到培养人的灵性觉悟、活跃人的灵性思维、丰富人的灵性想象、实现人的灵性创造、安顿人的心灵的课程高度。

没有了灵觉,也就没有了灵性。没有了灵性,就无法获得完美的人性,其结果是:1.思维局限在三维空间内;2.不承认规律性和必然性;3.不相信因果报应;4.不相信生命轮回;5.将进化论的观点引入人类社会,信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6.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后果;7.道德败坏,人性沉沦;8.无感激报恩之心。

灵性生活的第八个法则是确认死亡,了解有一天你将死去。因为内在深处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死亡的,因此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死亡的全貌;确认死亡会将你带到当下,让你从带你离开当下的细小诱惑中跳脱出来。一旦你了解终有一死,未来就不再纠缠你。

自我探索是下一个灵性生活的法则。从觉知你身体的感受开始、你的皮肤、你衣服底下皮肤的感受,去感觉你的肌肉、神经、接着骨骼。不要对生命毫无觉知,就像动物一般吃、喝和睡。去观照每一个感受,拥有高度的觉知。当你了解你的身体,你将感知那有别于你身体的灵性。

灵性成长需要敬畏之心,感觉如果缺乏了敬畏,很容易走入自恋主义的误区。正因为敬畏生命,所以要抓紧时间,因为敬畏工作,所以要努力拼搏。

成熟灵性的基础并不是追求完美,也不是要得到某种想象的纯净感,它的基础只是放下、爱、向一切敞开心房的能力。没有完美的理想时,心就能把我们遇见的苦难和不完美转变成慈悲。在这种非理想主义的修行中,即使是无知和恐惧的行为,也能被神圣照亮、穿透,引导我们对一切之中的奥秘感到惊奇,而没有批判和指责,因为我们并不是尝试使世界完美,而是使我们对世上一切的爱变得完美。

灵性是可以成长的。看过玄幻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灵魂吞噬’。其实是有这个道理的。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标题已经记不住了。文章大概是讲人的生死与灵魂的一些科学猜想。人在胎中孕育的时候,灵性自虚空来投胎。母体与胚胎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漂浮在空中经过的“灵性种子”。这些灵性种子是在人死之后分解的“灵魂碎片”(或叫三魂七魄)。当有一个或几个“灵魂碎片”被母体吸引到胎中时,这时胎儿就有了灵性,才算是真正有了生命。

“整合”就是不在生活中制造切割的区块,不划分神圣与不神圣;“体证”是指在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中重视灵性,否则,我们的灵性就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整合而体证的灵性修行包括我们的工作、爱、家庭和创造力。个人和普世是相互联结的,灵性生活的普遍真理只能在每一个特定的个人环境中实现。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灵性生活。

在灵性道路上的第五个法则是责任感。走在灵修的道路上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去承担责任。你在生活中承担起多少责任,将决定你的修为有多少。假如你逃避上天所赋予你的责任,则将有更多的事将降临!人们错误的认为灵修就是逃避困难的工作。不是的,灵修的成绩是由效率和积极的行动力来打分的。

可以确定的是,形象思维的产生要远远早于我们后面要详细介绍的抽象思维等概念性思维。这种思维方法似乎更接近天然,更接近人的本能。每个人似乎天生就能毫不费力地用这种思维方法趋利避害。即使在概念性思维日益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这种古老的思维方法还在被人们“有意地”使用着和“无意地” 使用着。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哑剧、舞蹈、无声电影等是人们“有意地”使用这种思维方法的例子;看见一个人穿着入时就以为他富有,看见一个人慈眉善目就认为他不会干坏事等,是人们在“无意地” 使用这种思维方法的例子。

「灵性」为:「一种对生命意义与目的的追寻,表现出爱、热情、正义与关怀的信念与价值,并能展现来自内心超越的力量,与自己、他人、自然缔结良好关系,以让个人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的一种合谐状态。」

在整个创造界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实质,一种蕴藏的智能,一种一体性。它是充满着活力。然而,我们却从不把整个宇宙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把一切都看成是死的事物,在我们眼里仅有物质实体出现。我们知道在创造界中有一个磁场,但我们经常把它看成是毫无生气的。纯净的意识,是心智的根基,你和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一部份,它是如此有活力的磁场。去了解、接受和信任这个智慧,它创造及维系万事万物。这便是灵性生活的第十个法则。

面看成不可分开的。我们会同时尊重空性和表象形式中的神圣,了解苏菲派所说的:“向安拉祈祷,但要拴好骆驼。”当灵性成熟时,我们就能学会接受修行中的对立面:我们需要老师,也要为自己的修行负责;意识有各种超越的状态,也要以个人的方式实现它们;有业力制约的力量,也有人性全然自由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成为灵魂之舞的一部分,以轻松幽默的态度拥抱它,与之完全和平相处。

灵性教育,最终落脚点在于培养灵性人,灵性人的特征:第一,德性纯正、道心坚定;第二,心智健全、情感丰盈;第三,热爱生活、富有激情;第四,善于创意、勇于创新;第五,流水行云、圆润通达。

的确,与形象思维相比,概念性思维天然的就有一种远离现实场景的倾向。第三章以后我们就要讲到,概念性思维的这种缺陷需要一套严密的规则或者需要一种全新的进化才能有所弥补。

我们感知的形象和感知形象唤起的记忆中的形象不一定有必然因果联系,这也常常导致形象思维依靠脑中那种神秘的形象变换来做出的判断远远偏离现实。我们现场感知的那一幅图画有可能唤起的脑中记忆的图画也许有很多幅,我们目前还搞不明白大脑是如何选中其中一幅作为感知图画的后续图画。但我们很清楚的是,大脑选择的图画经常与事实不符。例如,你看见了李老汉进了王寡妇家,后面将被唤起的记忆中的形象有多种可能:李老汉向王寡妇借斧头、王寡妇的儿子托李老汉捎个东西、王寡妇求李老汉帮忙安电灯,等等。但不知为什么,你头脑中被唤起的却是男欢女爱的图画,于是流言蜚语就开始从你这里传播。

实证非常重要,不光是走入到你内心,我还需要看到,我需要看到所有有形的物质,包括身上出现的点滴,那个地方有阴影,你的感知力要比X光同样准确,这是人人所具备的,可是没有几个人能作到,灵性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如二性关系,财富,亲子,健康,最为重要是是实证,可以直接疗愈身体与心灵层面,可在当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僵固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习惯于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行事,被别人的表扬所困扰,把时间都花在了维护虚伪的聪明形象上。放下架子,去拥抱努力,才是成长的真谛。

当我们拥抱生命中的对立面,就容纳了自己的生与死,自身的喜悦与痛苦,将两者都看透灵性就完美了。

之前在谈到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论的时候,咱曾说过主观意识活动是能够通过行为达成客观表现的,但那只是一部分的意识,那部分意识叫做“德性”。现在,咱既然已经推论出了意识活动的基本规定,自然就可以利用这已知的规定去推测和挖掘出那没有被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另一部分意识活动了。要挖掘出被隐藏起来的另一部分意识活动,当然首先需要列举出表现出来的意识活动,可意识活动的种类太多,一一列举几乎不可能,咱只能有限地举几个例子来示范一下该怎样利用规定推测被隐藏起来的意识活动。按照我们的习惯,俺将以比较典型的九个神性意识和十个魔性意识为例,来解释我们认识到的主体性基本结构和运行特征。

人的思维由疑惑向疑问进化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化疑问的过程中,记忆与意识的纠缠会增多。疑问纠缠多了和时间久了,逐渐会进化出探索的意识。

成熟灵性生活的下一个方面就是关系。我们总是与某种事物相关。我们在一切事物间找到智慧而慈悲的关系,就是找到全人尊重它们的能力。我们对生命中发生的事可能没什么控制力,却能选择如何与自己的经验建立关系。成熟的灵性就是在关系中接纳生命。愿意与生活中的一切建立关系,就能产生修行的精神:视一切为神圣的。我们的家庭生活、性欲、社会、地球的生态、政治、金钱,我们与每一种存有、行动之间的关系,都表现出道(法)。一行禅师喜欢提醒我们如何洗杯碗,他问:“我们在洗每一个杯碗时,是否能像是为新生的佛陀洗澡呢?”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所有的相遇都和整个灵性生活有关。同样地,我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的细心与慈悲,就是修行的标尺。成熟的灵性重视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没有一件事可以从灵性生活中排除。

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在社会生存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整理成为知识,脑海中没有知识的储存,而这时进化出的主观意识,只能对疑惑和疑问进行无限的假想。

形象思维经常误把微观规律直接当作宏观规律。这是因为微观现象容易被感官所感知,而宏观现象则不容易甚至不能被感官所直接感知。形象思维甚至无法真正意识到还有微观现象和宏观现象这样的区分,久而久之就天然地用微观规律取代宏观规律。例如,我们都知道看球时站起来能看得更清楚这一条微观规律,但我们经常忽视一条宏观规律:当所有人都站起来时谁也无法看得更清楚,并且还要付出更多体力成本。再例如,“当一个老板尽量压低员工的工资时,这个老板的利润就增加”,这是一条微观规律;但是,“所有老板都压低员工工资时,所有老板的利润都增加”,就不是一条宏观规律。因为这会导致市场缺乏需求,商品无法售出。再例如,当一个人具有奸诈谋略时,他就堪比诸葛亮;当大家都具有奸诈谋略时,谁也做不成诸葛亮。

黑格尔说,智慧的猫头鹰在黄昏时才起飞。为什么它要到黄昏时才起飞呢?因为黄昏后,世界才能安静下来。与此类似,很多做学问或者研究思想的人,往往要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放开心胸而真正思考问题。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的心思可以暂时不被打搅,心无挂碍地沉入思想的世界去临摹事物的灵魂。

国内的灵性机构和老师都是基于商业化的,当然商业化是没有问题的,大家都需要在现实中生活,我只是提供及服务了你的需求,你付出金钱,这是一种对等的能量交换,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拯救谁,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一些说可以让你开悟、觉醒的旗号基本你可以远离他,他只是对你的钱感兴趣而已,这就有点类似“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收费是正常的,你付出你的时间,精力,但请不要说的那么高尚。

你会发现自己内在负面的特质,但不要因此而责怪自己。当你责怪自己,你就会责怪别人,因为自责无法持续很久,你将找一个理由来逃避而转向责怪他人,这导致怨恨升起。然而当你责怪他人时也就是准备再次责怪自己,正因今日有如此多的指责,使得全球意识低落。

为什么会有唯心主义?为什么唯心主义盛行了几千年?除去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因素外,人们考虑问题的习惯性思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人思考问题的第一主体就是大脑中的意识,意识把自己排在第一位也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实际应用中却不一定符合事实。人们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客观地看待事物和问题,这在现在也是很正常的,做事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感受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也是人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小孩子想要一个东西,而你不给他时,他就会哇哇大哭,这正是小孩子思想不成熟只顾自己感受的表现。其次,在宗教思想沦为了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之后,人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唯心思想,对人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和约束,而难以跳出思想的束缚,所以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不伦不类的思想,他们承认物质的存在,但是在面对一些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他们会把这一切归结为神的存在,神在主导一切,其本质还是唯心主义。

思想时间之宝贵,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思想需要预热。这种预热,说的是要想开启思想,必须达到一定的思想温度才可能进行,否则思维链条就会不流畅,思考难以运转起来。每次开始思索时,都会有一个开启内心思想之门的过程。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处于时刻被打搅的环境,他内心是不可能完成预热的,因为即便产生一点热度随时也会转凉。而在思想运转起来之后,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某个问题,需要深度投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审视,思索事物的来源及其内外表现,从中发现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这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思想时间的阻碍,一是生存需求。如马克思所说,人只有获得生存,才能从事政治、艺术等事业。现实中,没有思想这个行业,而有的只是按照社会分工要求而设定的具体职业。思想者必须依附于某个职业才能获得生存,再去思考问题。这就是一定的损耗。从事现实职业的思想者,都要接受这样的损耗,除非像马克思中晚年那样,脱离任何职业要求,而做自己最想做的研究,即成为职业思想者。而马克思那样做的结果,就是经常吃不饱,因为没钱付房租而要经常被房东赶来赶去。相信,这样的生活并非绝大多数有志于思想研究的人所愿意长期经历的。

现代人思维的进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进入社会时期,二是文字发明时期,三是工业革命时期,四是网络时期。这四个时期,都是增加了交流方式、加快了知识的普及和加速了思维的频率。这四个阶段的时间间距越来越短,说明现代人思维进化的速率越来越快。

   在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形象思维被描述成胡思乱想一点也不过分。遗憾的是,我们的世界还真有许多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除非你借助科技手段来扩展你的感官的感知能力。例如,不借助显微镜你就看不见手上的细菌。在你的形象思维里,不洗手就抓馒头吃的图画,后面紧跟的绝不会是拉肚子的图画。

我们的语言把朋友的本质内涵、源自朋友的东西称为友好之物。相应地,我们现在也把本身有待思虑的东西称为可思虑之物。[6]一切可思虑之物给予我们思想。但是,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给予,始终仅仅是因为可思虑之物已经从自身而来成为有待思虑的东西了。因此之故,从现在开始,在下面讨论中,我们把自古以来、因而总是不断给予思想,并且先于一切地、因而永远给予思想的东西称为最可思虑的东西。 

“我来自安详,我正处在安详中,我将回到安详里。安详是我的源头和目标。我是安详,我是空间,我就是爱。”这种内在的体认或经验使你成为一位寻道者。了解你的本性就是爱和安详就是第十二个法则。

哲学是研究一切存在之间抽象的相互关系的学科。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古代,哲学的研究范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各种问题,都是哲学的研究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去,因此一般意义上来说,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宇宙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宇宙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等。

一切真正称得上“怀疑”的哲学精神,都是对从前某一哲学形态得以成立的前提的怀疑。要取消从前哲学所做的一切假设——笛卡尔、康德、胡塞尔在他们著作的开篇中几乎异口同声地这样说。但是,他们自己的思考,却又在制造新的前提。

其实,每个人的思想与整个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现代人总是把"人应该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适应你"这句话作为自己为人行事的准则。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诫大家:人是有自主思维的高级生物,如果环境是良好的环境,你可以依照道德的标准和法律的约束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环境是不好的环境,也就是歪风邪气盛行的环境,你完全可以不去适应它,就算你一个人无法扭转大的环境亦可以独善其身,依然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你自己。

 对思想者来说,一切时间都是宝贵的,包括零碎时间和整块时间,都是创造思想所必须加以充分利用的。想有所成就的思想者,必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进行各种积累,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片段的积累。如在火车上,只要有思想灵感,就要记录下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日积月累的思想片段,最终也难以实现思想升华。零碎时间也是宝,也是思想产生的来源之一。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之后,才可能逐渐利用好零碎时间。对思想者来说,刚开始很难利用零碎时间展开思想,而只有到了思想能力稳定形成并不断提高之后,才能真正利用好零碎的思想时间。因为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对抗外在压力的本事就会随之提高,就可以随时随地修炼思想真元。这样,思想时间的宝贵就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不断增多的零散时间,可以用来积累思想的量变。但是要想提升思想的质量,最终还是需要足够的系统时间。如果说零碎时间可以积累思想的砖瓦,只有整块时间才能在特定时间内整合好它们,把零碎的砖瓦融合成一个大厦。尤其是思想系统化是有限时的,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如果不能使之系统化,一旦思想温度冷却下来,要想再次进行思想焊接,就更加困难了。巨大思想系统的产生,必需足够的时间投入。如同必须在短时间内加温到 100 度以上才能烧开水一样,必须在思想活跃期投入足够的的思想时间才能修炼出质变的思想系统。持续思考所形成的思想涡旋,会要求投入愈来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最终产生烈火炼钢式的升华。所以,整块的思想时间特别重要。

成熟的灵性了解觉醒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季节和周期,它要求我们作出最深的承诺,在心中坐定,并向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敞开。

想要在灵性上成熟,就要放下僵化和理想化的生命方式,在生活中找到弹性和喜悦。随着灵性的成熟,就会带来心的柔软,自然表现出自在与慈悲。道家老子颂扬这种精神而写道:

就幸福的人生而言,极端理性和极端情绪化都是我们竭力想避免的。为了情感和理性的协调,我们的建议是:当你情感匮乏时,就多做容易唤起形象思维的事情,如游历名山大川、劲歌劲舞、陶醉于音乐等,让自己的感官直接面对图画、声音;当你情感过盛时,就多做需要概念性思维的事情,如数据推演、侦探推理、文章推敲,让自己的感官远离具体的形象。

批判吸收是指对于这些思想我们既不能认为它们是过去的就是过时的而全盘否定,也不能认为它们是经典的就全盘吸收,不能因为是国外的就认为毫无可取之处,也不能因为是国学经典就一味迷信。前面我们讲了思想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对待这些思想就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来进行批判吸收。那么批判吸收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看这些思想是否符合我们前面所讲的人生目的。科学的、能够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就吸收,不能满足人类发展需求或与人生目的相悖论的就批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个人思想是否成熟在于他是否能客观、准确的辨析自己和所处环境、周遭事物的内在本质。不受表象迷惑,可以恰当的把握自己的情感,不被情感所左右。这种能力需要一个人具备最基本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性思维使人明是非、知情理,抽象思维帮助你从现象中提取本质。

tore.psy��bW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