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做一个专业的质量人05
聚焦“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的质量干货。第04章,旧QC七大手法(下)。本文字数2125,5分钟阅读。
接上篇,继续谈谈旧QC七大手法。
4. 鱼骨图
8D报告、QCC改善报告、六西格玛项目,这些都是鱼骨图的典型使用场景。
试想下,如果没有鱼骨图会怎么样?
在一些简单的客诉处理报告中,客户没有明确要求画鱼骨图。大家就开始放飞自我,怎么简单怎么写。直接一脚踩出一个原因,信誓旦旦地告诉客户这就是罪魁祸首,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荒谬,但实际就是这样。
鱼骨图将开放式的问答题变成封闭式的填空题。
至少,你要从人、机、料、法、环这五个角度去列出各种可能的原因。每个分支写的太少,恐怕自己面子上都过不去。鱼骨图这种结构化的图表能够帮助规范原因分析过程。在规定的条条框框中填充血肉,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头脑风暴是过程,鱼骨图是结果,两者通常搭配使用。用头脑风暴穷尽各种可能原因,用鱼骨图整理展现。
头脑风暴看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会议,但能够开好的不多见。头脑风暴的四大原则是: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每一个原则都与传统会议是相背的。技术大牛希望用自己的技术权威一锤定音,没心思听那么多离谱幼稚的想法。草莽出身的制造部人员喜欢直来直去,直戳主题,讨厌拐弯抹角。
克服这些障碍,会议主持人就很关键。要给大家宣导头脑风暴的规则,并及时在会议中引导和纠正。
头脑风暴要想搞得好,就要把更多的基层人员纳入进来。现场的维修员、机修可能更了解情况。不要迷信权威,靠经验拍脑袋得出的结论往往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一电子开关被洗衣机厂投诉关门时间延迟,导致滚筒洗衣机不能正常关门。客户退回来的开关样品拆解后反复观察,都没有发现有异常。客户退回来很多个批次的不良品,经过分析后都没有找到突破点。内部工序排查,也没有发现异常。
某天,发现个别不良样品的触点上有点黑色物质,摸起来有点黏黏的,推测可能是固定触片尾部的环氧树脂流到了触点上。两个地方之间还有些距离,怎么流过去的,没人能解释的通。
主管、经理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人提出把这条生产线的机修找过来问问。这人来了之后,有些胆怯,身上的衣服因为整天趴在机器下面修机黑乎乎的。大家让他不要怕,哪些情况会导致胶水点到不该点的地方。他说产品在传输带上流动时,有时候会向上抖动,这种情况会将点胶针头打歪,胶水轨迹会发生变化,他在修机过程中碰到过这种状况。答案找到了。
5.散布图
两个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它们的关系是呈现正相关、负相关、还是不相关,散布图可以给出答案。
你是否遇到生产人员一口咬定x因素就是导致y问题的原因,这种判断很可能是错的。
一款塑胶外壳经过沙漏检验,发现碎屑等异物较多,这样会导致组装的成品里面有异物。车间在收到供应商的来料后,会放到一个除静电的装置中全部过滤一遍。这个动作执行了好几年,大家都觉得这么干一定有效果。
尽管有了这个工序,成品的异物却没有改善。于是就让QE去验证处理前与处理后的效果,并改变参数设置,看看是否存在相关性。
数据表明,处理后的异物反而比处理前增加了,也就意味着这些设备都是在做无用功,既浪费工时,又占地方。随后,就要求拆除了。
基于数据的验证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揭示事物间的关系。
6.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来看分布的。
基于研究总结,工业生产中的大部分数据都呈现中间高,两边低、左右两边对称的正态分布状态。如同人群中男性的身高分布,160-175的人数最多,向上和向下都越来越少。正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我们收集样品数据,画出直方图出来,就可以观察到生产运行是否正常。
没有掌握直方图这个工具的人,分析数据通常是这样子的。比如收集了30个数据,排成一列,计算一个平均值,再计算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稍微懂点统计学的,还会算一算标准差,看看数据的波动。但只是看数字,所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不妨用这些数据做一个直方图。
如果直方图旁边有孤立的小岛存在,可能短期内原料有发生变化,或者不熟练的工人替班加工,或者测量数据有误等。
如果直方图出现两个山峰,可能是两台机床或者两种原料所生产的产品混在一起,或者两个工厂的产品混在了一起。需要进一步分层。
如果直方图中出现凹凸不平的形状,则有可能数据分组太多,或测量仪器误差太大,或观测数据不准确等。
这些对于生产状态的预测信息只靠数字统计是得不出的,而直方图就能直观地给出预测。
7.控制图
控制图是美国质量专家休哈特的杰作。
这个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起到报警作用。它只有这个作用,警示生产出现了或即将要出现异常。但它没有解决问题的功能,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它的原理是把波动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原因,比如合格原料的微小变化;机械的微小震动;刀具的微量磨损;加工方法局限性;气候、环境的微小变化等等;合格仪器的测量误差等
另一种是特殊原因,比如使用不合格原料;设备调整不当;新手作业,违背操作规程;刀具过量磨损;加工方法的改变;过大的测量误差等。
控制图具备未卜先知算命先生的能力,在产品的尺寸还在公差范围内,一切都看起来很正常的情况下,把特殊原因识别出来,提前报警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异常波动,需要尽快处理。
QC七大手法看起来都很简单,如果活学活用,可以解决80%以上的常见问题,是质量人的常规武器,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经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