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教科书》第十八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东汉末年,传授《诗》经的,都以《毛传》和郑玄的《笺》为准。三国魏人王肃作《诗解》,通过阐述《毛传》来攻击《郑笺》,蜀人李譔作《毛诗传》也与《郑笺》刻意的保持不同。只有吴国人陆玑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详细地解释《诗》中各种物的名称和来历等,有考古的功劳。
西晋永嘉之乱时,《齐诗》亡佚,只有《韩诗》和《鲁诗》仅存(晋人董景道研究《韩诗》)。
南北朝时期,《毛传》和《郑笺》盛行在黄河以北的地区。精通《毛诗》的学者,刘献之为首位,刘献之作《毛诗序义》,传授给李周仁、程归则,程归则传给刘轨思,李周仁传给李铉,李铉作《毛诗义疏》。又有刘焯、刘炫都在刘轨思那里学习《诗》,刘炫作《毛诗述义》。在黄河以北地区,还有刘芳、沈重(作《毛诗义》、《毛诗音》),乐逊(作《毛诗序论》)、鲁世达(作《毛诗章句义疏》),这些书主要还都是尊崇《毛传》和《郑笺》的。(以上是北学)
在江南,也是尊崇《毛诗》的。晋代王基驳斥王朗而推崇郑玄,孙酼作《诗评》评论毛诗、郑笺和王朗三家学说的得失,大多都是歪曲郑笺而尊崇王朗,陈统发难孙酼而尊崇郑笺,这时期王朗和郑笺这两个学派互相攻击,但是又都是以《毛传》为宗。还有伏曼容(作《毛诗义》)、崔灵恩(作《毛诗集注》)、何胤(作《毛诗总集》、《毛诗隐义》)、张讥(作《毛诗义》)。顾越(作《毛诗傍通义》)也是研究《毛诗》的,但是游离于郑笺和王朗之间,不宗一家。只有周续之作《诗序义》,最能表现《毛诗》和《郑笺》的宗旨。(以上是南学)
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同时尊《毛诗》和《郑笺》,引申毛、郑两家的宗旨,不再以自己的观点来选择其中之一,坚守“疏不破注”的条例,由此《毛诗》的古义得以幸存,而《鲁诗》和《韩诗》的遗说都无法考证了。唐代研究《诗》的学者,有成伯玙的《毛诗指说》,其中有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经,认为《诗序》是毛公所补充(北朝人沈重已经有这个观点了),由此打开了宋代儒家学者怀疑《诗序》作者的先河。
以上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诗》学的流传概况。
(以上这些资料的来源有:《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中的各个列传、《经典释文》、《四库全书提要》、《经义考》、及《蛾术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