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不同感知不同

2022-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班_

分享今天的一些感想

  1. 工作上,偶尔会接到一些这样一些求助电话。对方称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在描述问题「如何难」方面下很大的力气,如果是个外行,听对方这么一说很容易会以为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可是,我们听完通常会觉得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且会得出对方在小题大做的结论。好像我们忽略了点什么?显然,我们在用自己当下的能力边界和认知水平来看待问题,而忘记了考虑对方所处的阶段。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对它的感知是不同的;同样的问题,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它的感知也是不同的。不轻易评论,多换位思考。
  2.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当你遇到问题或不确定性时,总喜欢向对方去寻求确定性,以给自己安心。对方听了你的问题,总能条理清晰地“一、二、三”帮你拆解问题,然后给出建议。拿到这个建议,你好像瞬间就没了恐惧,可以循着那建议安安心心地去应对问题。每个人的身边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存在,他们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心”、“有底”,好像只要遇到问题总可以随时抛给他们。但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后,不妨问问自己,他们那种能力是怎么习得的?因为更好的策略显然是成为一个能随时解决自己问题的人。
  3. 今晚回到家步数只有4000多,还差5000多步才能达到当天的运动目标。外加今天在工作上处于用脑过度的状态,回家其实更想什么也不干。哈,总会有这样的状态。文章还没写呢,好像也没有焦虑。开始慢悠悠地走步,边走步边听辉哥的语音分享,毫无压力,权当消遣。走了50分钟,一看步数9700,身心的疲乏也因为刚完成的5000步而瞬间消散。打开笔记本开始写今天的文章。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想行动的状态,这个时候,不妨先动起来,动起来后,好像身心自然就会进入一种想要运转的状态。另外,也算是持续写作带来的一点变化,即便到了晚上还没开始写当天的文章,也不会有什么焦虑,因为知道自己反正能“编”出点什么。看似是“编”,其实更合理的解释是,借由写作,日常正在养成随时感知、思考的习惯。而那些不经意间的思考和感知其实都散落在头脑里,因此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从头脑里跑到纸面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