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以学习知识的名义浪费时间吗?|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有感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知道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那么,有没有发现同样是学习,学习同样的知识,有些人比起另外一些人,用时短,却见效快。
为什么呢?(小沈阳附体)
累计用时6小时,精读完《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找到了部分答案。
01
你的知识问题
这本书是以总分的结构展开的。第一章标题就是“你的知识问题”,清晰明确的6个字直击读者痛点,同时设置了悬念,读者都会想要知道自己的知识问题到底是什么。
作者以6个how引出我们的知识问题:
如何快速学习知识、学习什么知识、如何保存掌握的知识、如何分享知识给你的合作伙伴、如何使用和创新知识。
作者教我弄清楚了几个概念。
解释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别:
a.数据--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意思。 b.信息--赋予了数据环境。 c.知识--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用来决策和行动的信息。
例如:37.5这个数字放在测体温的意境中成为信息,医生诊断为“低烧”就是知识。
因此,我们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以为己所用的知识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书本上、网络上等我们可以拿来学习得内容;而隐形知识本书中主要阐述是与人学,这些知识是靠经验、积累习来的。从而说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即你的人脉质量直接影响了你获得隐性知识的质量。
同时作者说明: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力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我们要给自己勇气和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便你被踩到泥土里,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
还在每日精进成长的我们都是一粒种子,深埋在泥土里,终也逃不过破土而出时的成长之痛,种下什么,收获什么。我们要时刻惦念着理想中自己的样子,终将成为那个样子,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给了我们如下建议:
a.在读书工作的第一个十年:关注知识的学习、保存、共享和传播。
因为在30岁以前,可以更多地去探索自己的优势、特长,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知识保存习惯,乐于分享,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
b.工作的第二个十年:关注知识的共享和传播、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创新。
通过共享和传播建立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形象;
通过知识转化为专利或知识产权、转化喂产品和服务直接提供给市场;
通过知识创新引领一个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02
学习知识
这一章阐述了要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到什么深度,学习的方法及工具。
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作者阐述其实确定学习方向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
要在一个细分的领域达到专家的水平(作者建议至少学习3年以上),经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高中毕业以后,就没必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下功夫了。
作者认为,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可用金字塔模型视觉化,底层为基础知识(可以拿公务员基础知识考题莱测试一下自己,看哪方面比较弱,然后关注提升),必备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第二层是系统的本专业知识;第三层是最高层次,即知识工作者的优势所在,包括:最新成就、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知识。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知识,知道谁擅长,争取得到别人的协助。
怎样学习?
都说钱钟书有照相机般的记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解了这个谜。
钱钟书先生的读书模式也是下了“苦功夫”的。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要读三遍四遍,不断地增补完善笔记。先生的笔记时间大概是读书时间的一倍。再次印证了,每个领域的专家,都是保证在这个领域付出充裕的时间,每一分成就都裹挟着相应的时间与努力。
笔记的用意不仅在于这个动作,而在于通过这个动作而达成的学习到知识的效果,有的人善于通过听,在大脑中高效处理输入信息也可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方式不同,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书中介绍了一个计算知识学习方式价值的公式:价值/时间。我们要努力去提高这个比值。
价值/时间模型举例第二象限:
我们要多做第二象限的事情,即时间花销少,价值高的事情,比如:投资。
举例第一象限:
读书。思考一下,能找到相应的替代方案么?
不只是死读书,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去认识更多领域的人,跟人学有时候会比跟书学学习得快,而且能够学习到更多的隐性知识。
给宝宝做辅食。虽然用时长,但让宝宝吃着放心。
替代方案:教会父母,让他们有时间帮忙做一下。
举例第三象限:
参加聚会。也要看参加哪种聚会,如果是挚友间的,需要参加,她们是你这一辈子“相濡以沫”的人;同学聚会,视情况而定;如果可以认识一些其他领域的人,可以成为潜在隐性知识学习者,可以去。
举例第四象限:
玩游戏。
学习方法模型
第一,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方法1:读经典入门书。可找领域大师推荐,网上找大家评论。
方法2:读相关经典论文。Google学术搜索,按照论文引用数据排序。
第二,了解领域全貌。
a.阅读搜索引擎前50页内容,形成行业感性认识。
b.与同行交流,获得隐性知识。
第三,跟进并掌握该领域最新知识。
a.相关书籍、期刊、杂志。
b.互联网信息。
c.行业论文。
d.行业专家观点、博客等。争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e.参与行业社区交流(研讨会、网络论坛)。
第四,在实践中创新学习。
a.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知识,事后总结。
b.多说,多写,对分享,充分利用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检索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不完全记住知识,但要知道知识在哪里,如何招待。
作者介绍了10种搜索引擎的技巧,我们不太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用减号“➖”去除不需要的部分。
举例:要搜索《天龙八部》游戏而非金庸小说。关键词写成:天龙八部➖金庸。
b.搜索结果至少包含多个关键字中的一个,用大写的OR连接。
c.搜索英文短语或句子用引号。
d.在指定网站和相关领域网站搜索。
利用site定位要搜索的网站对象。
举例。site:com.tv。
e.搜索某一类文件,用filetype:语法。
举例。资产负债表 filetype:xls。
f.搜索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用intitle:语法。
举例:要找林青霞写真。
关键词:写真 intitle:林青霞
g.index of 语法。可突破网站入口直接进入网站首页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举例:
关键词: “index of/”mp3。可突破网站入口下载mp3歌曲。
h.目录检索。
想寻找某些专题网站,可访问google的分类目录http://directory.Google.com。
用目录检索的前提:用户对查询的领域很熟悉,是解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途径。
i.点击搜索结果前先思考,尽量用网页快照打开。
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
找与自己背景、文化、个性、工作相同或类似的人做朋友,形成自己的圈子,并在里面如鱼得水。
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华为老总任正非有一次在高层会议上提问:“为什么我的水平比你们高?”大家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在工作学习中,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提升是最大和最好的学习机会,从工作中学习到的经验比读书效率高很多。
要制定出自己事后学习复盘的模版。
学习的工具列表
Google搜索(www.google.com):比较严肃的内容,更加精准。
百度新闻搜索(news.baidu.com):内容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
Google学术搜索(http://scholar.google.com)
包括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特点:针对性高、专业性强。搜索结果排序考虑每篇文章的全文内容、作者影响度、发表文章刊物的权威性以及该文章被其他学术著作引用的次数等要素。
搜索结果可真对文字、评论、多语言。
Google图书搜索(http://books.google.com)
Yahoo目录式搜索引擎(search.yahoo.com/dir)
人立方关系搜索(renlifang.msra.cn)
可迅速了解某个知名人物的社会关系,可很好地协助你在隐性知识学习中“知道谁知道”。
维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
由全世界志愿者共同完善词条。
问答型网站
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
雅虎知识堂(http://ks.cn.yahoo.com)
新浪爱问知识人(http://iask.sina.com.cn)
搜搜问问(http://wenwen.soso.com)
在线论文库
中国知网(CNKI)(http://www.cnki.net)
中国知网的综合性数据库包括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除知识资源,还提供对数据文献的评价。
信息评价工具
豆瓣(http://www.douban.com/book)
用于:评价书籍的质量。
美味书签(http://www.delicious.com)
用于:评价互联网上信息条目的质量。
03
保存知识
只有那些符合个人发展目标的知识,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后保存的知识才有价值。
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去制定个人的文件夹分类,私人订制文件夹及文件的命名方式。
一个原则:分类的深度不宜超过三层。
制定方法:可使用结构化思考,使用论证类比。
清爽你的电脑
a.尽快删除临时文件。
工具:360安全卫士-->清理系统垃圾(包括系统临时文件、IE缓存文件、回收站中的文件、windows的预读文件、office的安装文件等)。
b.将不确定是否还需要的文件放到待删除文件夹,若在半年或一年时间没有用到,就删除。
c.建立分类文件夹并合理命名文件。文件下载后立刻保存到相应位置、重新命名。
d.整理快捷方式
在“快速启动”栏中只需要保存最常用的几个快捷方式,如浏览器、我的文档、word、excel、ppt,把多余的快捷方式从“开始”拖到“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保存这些快捷方式,然后打开这个文件夹,删除不需要的快捷方式,保留最常用的。
e.可下载本地搜索工具:Google的桌面搜索或百度的硬盘搜索。
f.互联网空间社会性书签工具:美味书签、百度搜藏。
兼具收藏、画重点、搜索功能。
百度搜藏特点:全文收藏、快速查找、网页快照、轻松快捷、分享资源。
域名:http://cang.baidu.com
较收藏夹的优势:
保存网页链接的同时收藏网页全文;
提供方便的描述、分类和全文搜索;
内容保存在网络上,哪里上网均能随时调用。
百度搜藏使用技巧:
1)直接添加网址
2)右键菜单快速收藏
3)通过浏览器快捷链接进行收藏
4)IE收藏夹中批量导入搜藏。
g.对人的保存。要保存背景、专业、优势、特长、个性情况;包括联系过程。
工具:outlook。
步骤:使用outlook的联系人管理可将某个联系人的相关信息集中在一起。
1.姓名前加拼音缩写,便于搜索定位。如:ky康悦。
2.填写详细信息里面的昵称,养成新建联系人时填写昵称的习惯。群发邮件时,每个人看到的是以自己的昵称为称呼的个性化定制邮件。
3.在“活动”里面按顺序记录联系过程。
04
共享知识
要以舒服的方式让人觉得你牛
即通过知识影响别人。
为什么要共享?
通过对自己能力的主动分享、表达,可以让别人做出判断:你是否值得合作,哪里是你的强项,可以“强强联手”,是一个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过程。
共享知识可以提升表达能力。
在我们向他人表达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时候无法表达得系统、清晰,这样会倒逼自己继续更深入地去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向更多的人学习,直到最终可以表达清晰。
有意识地去显性化你的知识,过程中你会对其了解越来越深入,逐渐提升个人知识竞争力。
多说多写,根据别人反馈进行调整,同时可提升演讲和表达能力。
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共享的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方面呢?
a.明确将知识分享给谁,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做分享,才能达到效果。
b.避免卖弄。用平实、通俗的语言进行分享。切忌满口满篇夹杂外语和专业术语。
知识共享的范围在不同的时段不同。
毕业五年以内的人:所在机构、同事、同学、朋友。主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学习效率,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潜力、学习精神。
毕业五年以上的人:已担任一定职务、积累一定经验。分享对象可调整为所在行业或领域。
毕业十年、十五年的人:共享范围可调整至整个社会,形成个人品牌的关键阶段。
单位分享方式
对所负责领域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将总结出的知识分享给同事领导。
05
使用知识
清朝黄景仁写过“十有八九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真正的胆识来自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
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我最重要的成功,是打造了完美的团队”。
有沟通意愿的人,才是心智健康的人;
有合作能力的人,才是有前途、能成功的人;
善于主动与别人协作的知识工作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用知识创造价值。
使用个人知识的3种方式
a.把个人知识跟任务与项目结合。
b.把个人知识表现为专利形式。
c.把个人知识产品化。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市场意识和市场思维。
个人知识价值的2个决定因素
1)独特性
a.专
b.博
2)社会对知识的需求
多做独特性高,社会需求量大的领域。
让你升值的3个绝招
1)向前看3年。
寻找3年后社会需求量大的知识领域,在这个领域学习、积累。
2)持续提高知识的独特性。
a.某方向上专,这是基础。
b.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所需能力:知识创新、知识整合、个人远大目标和眼光、战略决断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
c.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个人品牌。
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你的隐性知识和技能,才能展现知识的价值。
考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你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还是更喜欢与父母朋友待在一起;你是喜欢在知识积累上更快成长,并将自己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还是追求稳定的环境和可预测的未来?确定这些之后,你就知道如何去选择。
这里我有一些小小的质疑,觉得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无从判断哪种未来稳定的,最稳定的做法就是持续努力。
06
创新知识
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是通过创新颠覆原来的模式。
创新学大师熊比特认为,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
知识创新的4个特征
a.创新价值体系。
b.战略商业网络。
c.合作战略。
d.消费者潜在需求
知识创新的3种特性: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
所有的创新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之上的。
创新的步骤
1)找到需求
2)发现需求
3)挖掘需求
左脑+右脑助力知识创新
左脑负责语言、阅读、书写及逻辑、推理喝计算能力;
右脑有图形、空间结构的构思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形成非语言性概念的能力。
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为先用右脑创新思考,再用左脑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
通过练习提升右脑功能
1)音乐训练法调动想象力。
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放一段舒缓音乐,放松心灵,沉入音乐氛围,想象音乐表达的景象。
养成欣赏音乐和美术的能力对锻炼右脑的机制很有价值。
2)发散思维联想促进发散思维促成。
3)词汇情景联想训练让你的思维走得更远。
练习:随便找出3个词,联系成一句有意义的话,并促成一个场景。
可逐渐增加词汇来增加难度。
解决个人知识创新中思考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可使用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共9大类75个问题。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思维导图激发创新
思维导图是辅助利用右脑工具之一。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空间等多维度感知。
如果你想做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一个捷径为你需要尽量多接触非自己圈子里的人和事;兴趣更广一些,心态更开放一些,除了跟自己圈子内的人交往,你还需要有不同领域、不同职能、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因为这些人看问题的视角和想问题的角度可能跟你完全不同。这些“完全的不同”可能就是你产生创新的激发点。跟他们交往并成为可以交流思想的朋友,在你们的沟通和交流中观察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听他们这些“外行的忠告”,对你产生创新很有价值。
看完《你的知识需要整理》干货满满的感受,觉得这本书是需要反复翻读践行的,我用了3天的碎片时间整理了这篇读书笔记,想学习钱钟书老先生的读书与笔记作风,把经典书籍看透,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如果你也想要提升自己的知识管理技能,这本书可以帮到你,它不仅提供了方式方法,也介绍了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在读本书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觉得作者很清楚读者内心对每个知识点的需求,我读完某一个部分刚刚有点疑惑,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就会对相应的疑惑做出解答,觉得作者拥有很强大的结构化思考力,感受到了MECE原则的力度。
推荐指数:5颗星
读后感受:
1、书整体架构清晰,采用总分结构。
2、每个章节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分析,包括问题、解决方法论、实现工具等部分。
3、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马上运用到个人知识管理中,实用性高。
大家好,我是婕然布桐,这是我在简书持续千字写作的第34/100天,在这里记录自己的成长,期待五年后的婕然布桐涨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