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统文化传承素材道家医学文集心理

【大国医女养成记-序1】幸福的秘密?用冥想脱离自我连接超我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377人  Mya_Lau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对自己发问。当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有人充满惆怅,有人绝望,而现在的我充满激情和愉悦,因为我找到了那条寻找人生意义的道路。I 'M ON MY WAY

人的意识能量超乎想象的强大,远比我们了解的要大得多。

最近对意识、心理学产生了狂热的兴趣,在了解道、佛、心学的过程中,惊喜的感受到大道至简、大道相通,什么意思?就是我发现古今、中西的所有终极研究都指向同一个东西,易经“无极生太极”跟佛法讲的“五蕴皆空”,与当今最顶端的量子研究……通通都连接到了一起,互相印证,无论什么宗教、学科其实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对世界真相的不同探索手段,殊途同归而已。我不是佛教徒,不是道姑,没学过心理学和量子物理,但我用这些方式去认知世界,认知自己,获得真正的提升。

以前,会多多少少接触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而到了30岁我才能慢慢理解这些东西,现在才明白,为何有人要称其为“迷信”,因为道理太深,以自己的认知水平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要触摸这样的精神层次需要知识的积累,还必须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最后就是让你突然开悟的缘分。不同的人达到这种精神层级的时间不同,有人少年时就开悟,有人到死才有所感悟,很感激2017年遇到的人和事,让我迅速进入到正轨,没有太晚。

现代科学则完全不同,是可以通过学习模仿练习获得的,有明确的获得方法。佛、道、心学这些都必须靠师傅言传身教,有些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达,道可道,非常道也,心经读了百遍,也没能理解“色即是空”的含义。有很多古圣贤留下的道理只能通过亲身示范才能让一部分学生领悟到,而悟性又是另一个极高的门槛,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悟,没有明确的打开方法。何谓师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也。(这也是我不愿当老师和生孩子的原因,自己都没有开悟,何谈言传身教)

大道至简,大道相通

内经里讲心为君主,统领全身,这个心并不是指心脏(成语中无一指心脏),而是现代心理学所指的意识情志(意识存于大脑),最近我见识到了意识对身体健康的强大影响力,通过调神养心梳理自己的问题,情志变得豁然开朗,原先的“紧”“弦”脉象变得和缓,在此之前,针灸、汤药各种疗法都尝试过,改善有限。

而佛教的色即是空,正是在劝诫世人万事万物都没有常形,并无实相,而世人都陷在眼睛所看,耳朵所听,鼻子所闻的假象中不能自拔,被假象所困扰,同样也是需要提升意识的能量来认知世界而不是用眼睛、耳朵和鼻子。以正念为基础的冥想课程在西方心理学界医学界非常流行,《正念的奇迹》中所说的就是活在当下认真感受自身,激发内心强大的力量,活在当下就是极简的道理,可很少有人能做到,洗碗的时候你心里在想股票,开车的时候你在怒路,工作的时候你在纠结是否lean in,如何keep safe……你从来没有好好活在当下这一分一秒,那这一生其实就形同虚度。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类的意识其实是一种量子信息,存于大脑中,即使人类的身体死去,量子信息也不会消散。根据量子力学研究报告所撰写的《念力的秘密》讲的内容跟大乘佛教大部分都相同。

意识如此强大,而大多数人其实都在浪费这样的天赋,《六祖坛经》所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觉悟智慧这种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清净的,焦虑、浮躁、不安、慌乱、骄狂等负面的心理状态是受外境所污染而产生的。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明心见性是佛法修学的终极目标,性指的是自性,一切事物的本体。《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是佛,但现在的人,自性就在先前但看不到,想不到,原因是迷了。

行吃坐卧皆是禅,在禅学角度来说,行人不守交通规则、上台演讲紧张胆怯等这些都是外界的一种境相,若本来清净的心态受其影响,产生‘贪嗔痴慢疑’等杂念,我们便成为这种外相的奴隶,所以要保持内心的清净。要反观自照,遇事要以清净平和心态分析是非黑白,假如演讲会紧张,就反观内心,本来练习时并不紧张,是因为在台上产生了患得患失的念头,当分析清楚,使内心脱离慌乱不安等负面心理状态,去除这些杂念,登台演讲便可如练习闲若自如。

反过来再去理解《心经》开篇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原来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在自观冥想的时候,发现到一切现象不过就像幻灯片过电影一样,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意念)组合起来,欺骗了自己的眼睛,迷惑了自己的内心,原本都是不常在的,为什么不常在?因为量子粒子(当今人类科学能发现的最小单位)被发现的时候,科学家是这样描述的:“量子粒子凭空蹦出来,会即时出现又随即消失,导致毫无原因可言的能量摆动”。物质世界最小的构成单位,本就是不常在的。

中国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道家追求的极致状态正是精神层面上的修炼。

我们不管道家的修己,大乘佛教的度人,他们都需要通过心神的修炼才能达到终极目标。修炼的是什么?就是找回自性,连接超我,于是就能了悟人生的终极意义。

量子信息储存于人的大脑,人肉体死亡之后,量子信息会释放到宇宙中,大胆假设一下:道家说要精神内守,精神涣散肉体会快速凋零,聚合完整可健康长寿,佛教说六道轮回,轮回的就是这个量子信息,医学中的濒死体验也是量子信息暂时离开肉体出现的,从物理来看,尸体与活人之间最大的物质区别是什么?量子信息就是俗称的灵魂。

什么是“我”?

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依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的,精神的三大部分。

“本我,id”(完全潜意识)代表人类最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对应大脑中央部位,受意识遏抑;“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追求生物性需求,避免痛苦,寻找“舒适区”。

“自我,ego"(大部分有意识)个人有意识的部分,是人格心理组成部分,对应的是前额叶皮质。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环境中进行调节(往往愤怒、纠结、内疚、自卑、痛苦的就是这个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与虚妄的世界打交道。个人的生物欲望和社会规范之间相互协调折衷,所表现出来的“自我”。


前额叶皮质。前额叶需要到30岁左右才会发育完成

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我,通过引导老公看清“自我”,回溯过去,让他过往十多年的心结豁然开朗。人的自我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战中,会形成各种各样好的和不好的思维惯性,经过时间的沉淀和重复强化,会转向潜意识形态,形成人格,表现为做人处事的独特方式,这也就是各种鸡汤里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超我,super ego”(部分有意识)对应眶额叶皮层,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冥想抵达幸福彼岸

人总是活在过去要么活在未来(长达20年我都是活在对过去的怀念悔恨与对未来的焦虑中),大脑不停的分析批判整理。当”超我“给予太多压力时,我们会过度使用“自我ego“,它会努力处理现实的事情,贴上标签,这个好那个不好,但是”自我“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因为人这一生所拥有的经验有限,是被经验所框住的,如果过度使用,就像是紧抓着框架,坐在深井里越陷越深,钻牛角尖,丧失真实活在当下的能力,无法感知当下的生活,自然也无法感受到幸福。

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幸福是什么?绝不是钱多、美女多、不用工作……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当精神层面得到满足感到充盈喜乐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对所有人都算数的幸福感。

冥想是印度瑜伽里说法,是一种心性锻炼法,在道教中则称为打坐,佛教中称为坐禅。

现代科学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和脑电图,已被用来观察,当人们打坐时以及当人们规律打坐后,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怎么变化。这些研究已经显示,定期冥想操练的结果,造成身体明显的变化。例如,理查德·戴维森和兹恩-津恩的一项研究显示,八周正念为基础的冥想训练显著地增进左侧前大脑活动,这个活动与正向的情绪状态有关。

冥想就是毫不费力的开放式超越法,让脑袋休息的方法,放下”自我“连接高我,情绪是隐藏的压力,冥想可以将潜意识里情绪清除掉,让来往的情绪像过电影一样来去自如没有沉积。根据在“心理学报”2006年3月的一篇文章,做冥想活动会让脑电图相关的活动放缓,人类的神经系统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组成,前者调控心脏速率、呼吸和其他不自主运动功能。后者则是要唤起身体对剧烈活动作准备。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有写下以下叙述:“目前有被认为,某些类型的冥想可能有效,这是由于冥想减少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及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或者也可以说,冥想造成激发活动的减低以及增加了放松。做为减轻压力和疼痛的一个方法,冥想已经进入医疗保健的主流。在医学界,有越来越多人同意,心理因素,如压力、紧张的确是身体缺乏健康的部分因素。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可别当真”。

冥想中,我们捡起自身当下面临的问题,寻找造成自己喜怒哀乐的原因,去面对它,捡起来然后放下,活在三维世界的人总是去想对与错,用二元对立来看待世界,其实,任何的对与错都是相对概念,犯过错才会从错误中学习什么是对的,看透之后就不再执着何谓对错。

二元对立:任何一个概念A,自然都对应生成另一个概念——非A。这就是所谓的分别心、妄想、执着……

二元对立的基于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打破二元对立,就是打破一直以来的观念,用不同眼光看问题。比如最普通的善恶问题,就是一个标准的二元对立。杀人是不对的,是恶。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看法有很不同。一个刽子手杀人是善还是恶。野外狮子杀人是善还是恶。

当我们回到产生道德价值观的本源,还没产生道德价值观时,一切都没有善恶之分,既然没有善恶之分,就不存在二元对立,这就是空性。到达这里时所有疑惑点都是不存在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