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论语:三十而立,不是安身立命,而是学有所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题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34259/e6619c64af8df44a.png)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这是《论语》中我们最熟悉的句子之一。我们一直以为他是告诉我们每个年龄应该做好每个年龄的事,其实,我们一直在误解。他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一直是学习的过程。
比如最常说的“三十而立”,我们一直觉得是人到了三十就要有立身之本,应该能够养活自己,应该扛得起自己的人生。而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学业上要有所建树。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34259/8ebce4bd6a28a9c9.png)
这段话,他始终讲的是如何学习,要怎么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修养,最终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他说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唯有先立志才有坚持不懈。经过十五年的认真学习,到了三十岁一定会有所建树。再继续学习十年,基本上就没有弄不懂的问题了,做人做事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了。
等到了五十岁,对之前三十五年的知识进行串联分析,就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事情的走向有了合理预判。到了六十岁,就有了自己的是非观,不会被人云亦云所左右,不会觉得那些反对意见很刺耳了。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人,早已被五十多年的知识和修养所融会贯通,即使随便做任何事,也不可能有违规的事实。
学习中见岁月,岁月中见修养。从立志研学,经过时间的累积,最终实现了知行合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34259/c64a5c7982af2f6f.png)
如孔子所说,学习,其实是一生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自觉修养的决心,让自己变得更好。
十五岁是青春期,立下学习的志向,就不会虚度。三十岁前,完成了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么继续进阶,要么将专业用于实践,都会有所建树。带着这种学习的热情,继续在工作中学习,将知识的触角继续延伸,十年磨一剑,实现四十不惑。
然后带着一个又一个解惑的结果,不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发展规律,实现五十知天命。当我们掌握了事情的真相,就不怕与谁争论,不怕听到反对意见,达到了六十耳顺。
懂得了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懂得了如何把握规律做事情,那么我们就跟随本心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即使你下意识的一个行为,都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记忆,不会出圈,最终实现了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可能没有圣人的思维,但是我们可以有圣人的朴素,那就是在学习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34259/f7229631fc4222a8.png)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