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美好的童年和颠沛的一生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JIE制

卡夫卡: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东坡先生是前者。或者可以这样来说:东坡先生经历如此颠沛流离的一生,还能活出让世人羡慕的唯一版本,正因为他有幸福的童年。有这样的童年打底,怎样糟糕的生活,都不能够击垮他。

东坡先生的童年,可谓无忧无虑。

自己聪明伶俐,爱玩会玩。童年最需要的陪伴他算满分,自家兄弟、堂兄弟多,从不缺玩伴,上山下海玩的不亦乐乎。一般人都有的被父母提着耳朵带回家也不存在,备受家人宠爱,宽松的环境从未限制他。不止家人宠爱,同伴多,他走到哪里都有贵人,受到的都是一等一的标准。再加上自己资质奇高,起步就是别人的天花板,是完美童年的样本。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东坡先生自己也很怀念童年。童年是东坡先生最美好的时光了,此后就是无尽的颠沛流离。

对童年,大多数人应该都会用无忧无虑这个词,和成年人的生活相比,确实如此。但要说完美,差距可能是自由自在。流行词汇叫放养。东坡先生是放养,家境良好还能放养的不多,尤其是古时,不用像现在一样上补习班也必有严格的私塾先生。东坡先生没有,他有完美幸福的童年。

甚至他都没上过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完完整整玩到6岁。

七岁开始读书,八岁入小学,就读于天庆观北极院,从道士张易简为师,同学近百人中,老师就只称赞他和陈太初两个学生,聪明为全校之冠。妥妥的学霸,但是人生各有不同的际遇,这陈太初后来做了道士,得了道,尸解于眉山。

每个人的童年似乎都会遇到这样的人,说你骨骼清奇,是个良人。东坡先生也有。老师的朋友矮道士李伯祥,一见到苏轼就说,“这位郎君,是个贵人。”苏轼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苏轼的童年种下的未来的种子,就和遇到说他骨骼清奇的道士一样。

庆历三年(1043)三月,仁宗因讨伐元昊,兵久无功,奋然改组政府,以章得象、晏殊为相,用杜衍为枢密使,范仲淹、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王素、欧阳修、余靖、蔡襄为谏官。朝局更新,当时的名士石介作了一篇《庆历圣德诗》,歌颂朝廷的人才济美。有人从京师来,抄了这篇诗给一位乡老先生看,苏轼刚巧在旁,听大人们这样讲,便从旁偷看,默默诵习,他问那乡老先生文中所颂,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人说:“童子何用知之。”苏轼回说:“如是天人,则不敢知,假使也是人的话,为何不可问?”乡老先生讶异这孩子能说这样的话,就给他详细数说,并且告诉他:“这韩、范、富和欧阳四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苏轼心里,对这四个大人物,从此有了很深的印象,很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为人。谁也料想不到,日后除了不及亲见范仲淹常以为恨外,韩琦、富弼和欧阳修,在苏轼未来的生命历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童年有巧合,也有必然,很希望在简简的童年也有一颗种子,种下她对未来比较高的期待。我不能做到的,就需要有机缘巧合的人。我不知道会是谁,可能是让她在小红书发作品的车,可能是送她罐子的妖叔,可能是某个我不知道的什么人。

这些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把握不了,我能把握的是,给一个放养的童年。希望我有能力做到。幸福的童年对应幸福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