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养天年
这张照片,拍的偶然,却弥足珍贵。
照片上的老人是我的爷爷,今年八十九岁,照片上的宝宝是我的女儿,今年三个半月。他们的年龄相差近一个世纪,他们的对话天马行空,但他们却听懂对方似的,相谈甚欢。
人到老年才最寂寞
1.
奶奶走之前,特意把家门钥匙给到我手里,并嘱咐我照顾好爷爷。接了钥匙,就是允诺,所以,奶奶离开的一年里,虽然怀着斯嘉,上着班,照顾爷爷这件事却不曾懈怠。后来,斯嘉出生在冬季,宝宝幼小,天气寒冷,不能再去爷爷家。终于等到斯嘉一百天,身体变硬朗;等到春暖花开,大地回温,我又可以去爷爷家,与我同去的,当然还有斯嘉。
我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去爷爷家,并不是爷爷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我做些什么,而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见识到了空巢老人的孤独……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时钟一分一秒地走过,每一天都如此,从白天等到黑夜,又从黑夜熬到天亮。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光阴在这里仿佛被静止,泛不起一丝波澜。每当有人来,就像是平静的湖面用石子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的,是爷爷的笑容,是爷爷讲不停的故事,是爷爷的期盼。
斯嘉的到来,就像一只精灵,打破了家里二十多年没有小孩子的沉寂,占据了爷爷发呆打盹的时间,唤醒了爷爷尘封的记忆,她是爷爷最好的朋友,任何话题都能和爷爷咿咿呀呀地聊到嗨,一颦一笑就能让爷爷乐开怀……
2.
然而这样含饴弄孙、承欢膝下的生活却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享受得到。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老夫妻,早年间退休后就在街边摆摊卖水果,攒钱买了这套房子,一直未装修,好不容易盼着年近四十的小儿子要结婚,赶紧装修妥帖,办喜事。谁料结婚不到三个月就离婚了,两人各奔东西。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老两口便搬来住下。因为积劳成疾,冻坏了关节,奶奶的腿越发行走不便,我常常听到楼上传来硬生生倒地的声音,因为疼痛不能控制而嚎啕大哭的声音,还有家人忍受不了厉声呵斥的声音……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这样的儿子就差要父母的命了。父母养育我们幼小,从呱呱坠地到会坐,会走,会吃饭,每一点小成长都倾入一百二十分的爱心和耐心。而父母到了“返璞归真”的年纪,回到了小时候的状态,我们又怎能不以爱相待……
3.
若父母都在,还能相互扶持,彼此为伴,若只剩一方,才“最难将息”。
表弟的爷爷因阑尾炎住院了,儿子们在医院轮班照顾。剩下奶奶独自在家,奶奶患有脑血栓,右边身子不太灵活,儿媳们中午给送口饭吃。轮到大儿媳送饭的这三天,只送了六个包子。邻居们说老太太习惯被老爷子照顾,老爷子不在,又没饭吃,就常常一个人坐在走廊里哭。
平日里看到流浪的阿猫阿狗都要怜悯心爆棚,何况是又一双父母,虽然没有养育之恩,但至少叫一声“妈”;她不图山珍海味,但至少要让她吃饱;一辈子为家辛劳付出,至少不要让她在晚年寒了心。
人上了年纪,脾气秉性都像回归了幼儿时期,变成了老小孩,就像三个半月斯嘉一样:一样都是光头,一样嘴里没有一颗牙,最重要的是,一样需要陪伴,“混混时间”,“找点乐子”。
现实就是事实
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仅2017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就超过一千万。
何以养天年“空巢老人”就像“留守儿童”一样,身体和精神上都饱受着生活的煎熬,与身体上得病痛相比,缺乏精神慰藉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缺少交流,感情得不到寄托得老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会产生厌世念头。
虽然时下大多数人面临4-2-1式的家庭结构,人口流动也使距离淡化了传统孝道,但赡养,孝敬老人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任何客观的原因,都不能成为我们歧视老年人,漠视老年人,遗弃老年人的借口和理由。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关注老年人的权益问题,司法机关也发声给予老年人纳入司法援助对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支持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人心又岂是法律条文能够约束的。
何以养天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王凯,王锐兄弟俩原父亲遗愿,自制房车拉八旬老母去旅游;387岁的田世国为68岁的母亲捐出自己的一个肾;时尚总裁苏芒意识到“亲人的离去是无法挽回的”,从而辞职照顾家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工人或农民,无论你职位高低,总裁或打工,无论你年龄大小,知天命或刚成年,只要父母在,在生活的喜怒哀乐面前,你都可以是孩子,不必担心前路漫漫。父母永远是你的定心丸……
但愿你能坐下来好好的说个话何以养天年
但愿别把家当成旅馆,让父母用24小时等你一个关门的背影:
但愿别把自己当作朋友圈里的老好人,却把最臭的脾气留给最爱你的人:
但愿你能坐下来好好的说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