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型父母课第5讲如何真正读懂孩子的行

2022-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道亦自然

教练型父母课第5讲如何真正读懂孩子的行为

正面管教工具

不给孩子的行为做定义和贴标签

去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一面

先天+后天+父母的智慧

1.5:30起床,有一群同频的人一起学习,因为大家都是大智慧的人

2.批判性思维VS探究性思维

3.在关注孩子行为的同时,还要觉察自己的行为,从内修炼自己才能更好的和孩子达成连接。

4.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是没有自控能力的

5.做好教育的前提是关注孩子的行为

6.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

只有自己先对自己的情绪、感受有很强的体验感,才能真正的去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受自己的行为

7.只有先读懂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去引导孩子。

8.客观描述自己的行为

2、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什么?1.引导孩子觉察他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2.引导孩子觉察他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锻炼孩子思维的拓展)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才能去觉察孩子的行为。我想到:自己的行为,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孩子学习的。比如:早起、自律、做事雷历风行,不喜欢拖泥带水。

一: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行为

1: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觉察

不加批评的词语,只描述事实和感受

描述事实,可以表达观点和感受

语言的魅力,不同的话语能得到不同的效果

一边学习一边总结

对孩子思维的引导+客观描述+不加批评的语言+平和的心态

我们带着平和的心态去描述,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认知有感受

进行教练式沟通

做到尊重,信任,觉察

学会如何引导和激发?

学会如何相处?

帮助孩子认知,在心智不成熟情况下,如何帮助到孩子?

2: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和需求

在家庭中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拓展认知,去做出选择。

在描述孩子行为的同时,要说明这行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思考、探讨。

认知问题——更多的去了解孩子对这个行为的看法和思维,而不是直接去指责孩子的行为

天使和魔鬼,在于父母语言的一瞬间的激发

行为带来的影响

孩子和父母的心智平和了,会有良性的亲子互动

如何正确开启引导激发孩子的需求,对父母也是一种成长

3: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什么?

1)引导孩子觉察他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引导孩子觉察他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锻炼孩子思维的拓展)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才能去觉察孩子的行为。

做我所说,说我所做

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