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旅行·在路上每天写1000字

穿西装

2019-07-01  本文已影响40人  旦旦日记

这几年,总是对房子“耿耿于怀”。

体现在哪里?

每次一有时间,或者机会,就会去看看楼盘,或者在网上查查相关资料,现在微信里加的中介估计都有好几十了。

原因是什么呢?

享受过这一利好。

这玩意就像鸦片一样,一旦享受过就很难再戒掉。

16年的时候,我在南京买了第一套房,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一万多涨到两万多,那一百多平就是一百多万。

不过那时的我对这些还没有多么深刻的概念,可能是年少不懂事的缘故,买了房后也很少再去关注它,等关注它时,已经是一两年后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呢?

就是觉得需要赚钱的时候,或者说需要钱的时候。

才发现,我靠,原来炒房这么赚钱,哪像做生意,累的啥样最后还赚不到钱。

我们是刚需,必须买房,买了还不能卖,但也有好处,就是上车的早,还能买得起,要搁现在?你就得多拿出个一百多万,上车晚了你就赶不上车了。

而有的人呢,转手一卖,一百多万到手,甚至不止。

这得普通上班族攒多少年才能攒够一百多万。

这些人一旦享受过这一利好,就很难再安心去上班了,一个月拿个几千块钱有啥意思?一百多万放在银行的利息都不止几千块钱了。

在这一领域越深挖,越能发现这一群体原来不是小数目,而是很庞大,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很多这样的人。

那我就好奇了,为什么这个群体就不能有我一席呢?

于是,我在网上开始疯狂的找类似资料,疯狂的加一些微信群,不惜付费,努力地向他们靠近。

前几天,在我加的一个微信群里,群主发布了一个消息,有好几个房产大V要来南京开个炒房课,免费的课。

其实就是卖项目,西港买地的项目。

虽然我对西港不感兴趣,但是我对那几个大V感兴趣,我就想看看那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能那么厉害,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

我还替慧妹报了一个,但等到那天的时候,她说她不感兴趣,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想在家休息休息,那我只好一个人过去。

课程是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里,现场很多人,估计有好几百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而像我这样的呢,一看就是买不起的。

炒房的人是不缺钱的,所以举办的活动都是在一些高大上场合,反正就是怎么高端怎么来。

大V们陆续登台了。

我看他们各个西装革履,长袖衬衫,西服外套,皮鞋锃亮的。

我当时就在好奇了,这么热的天,难道他们一个个都不热?还晤这么严实。

后来,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在冬天,怎么体现出你牛逼?

就是时刻只穿一件西服外套,多一件不穿,羽绒服?不存在的。

为啥?

因为不需要在室外,每天要么在室内,要么是在车上,即便冷,也只是从室内出来到车上这一小段距离冷,可能也就两三米的距离,抖一抖就到了。

这话放在夏天同样适用。

因为你不需要大多数时间在室外,要么在车上,要么在室内,都有18度的空调。

而我那天呢,穿的是短袖T恤和大裤衩,听了几小时课把我冻的不轻,想想这几个大V就气人,为了自己不热,把我们冻狠了。

不过也没白挨冻,也听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就是这些大V也需要赚钱,他们在台上讲课不就是赤裸裸的幺喝嘛,来来来,买我的东西。

而他们可都是些很出名的人,有一个是某大学经济学教授,还有一个是某卫视的主持人,而且还是北大毕业的,平时这些人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能看到本尊了,看到后发现也就那样,一样需要吃喝拉撒,只是我们平时把他们抬的太高了。

但是呢,要想和他们成为朋友那就很困难了,除非旗鼓相当,比如他们要卖一栋楼,你过去,得嘞,不要卖了,这栋我全要了。那立马就能成为朋友了。

其中有一个大V是南京本土的,和他们比名气要小很多,但于我们而言就很实用,更接地气。

他分享了一个买房观点我觉得很受用。

他说,买房,是一个综合型问题,你得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地铁,你把4号线地铁拎出来看,你会发现这条地铁沿线要么是省ZF,要么是市ZF,那你说这条线两边的房子能差嘛?能没有潜力嘛?

懂了吧?

经典吧?

上次广东行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得多出去看看,学学。

而这次课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不管干啥,买房也好,炒房也罢,得向专业的人学习,哪怕付费,你私底下研究的再多,和那些专业人士比,也只是九牛一毛。

为什么要向他们学习?

为的是,能一年四季穿西装。

(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