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序章 | 美好人生指北,发展一个系统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101人  欢喜笔记
WeChat_1543845801.jpeg

目录


什么是系统

下面这段话,你找下自己的节奏,试着说唱起来。

准备好,开始了。

我的生活要有三大要素才幸福,就是为了得到幸福,人们才忙活着。

第一就是事业,能高高兴兴工作挣钱养活自己,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而且要彻底,因为每次彻底之后,才会出现美妙的空虚。

第二 就是身体一定要健康,因为身体要是不舒服,那么什么都是白给,所以我一周三次跑步,加上一次游泳,在运动中想事儿,越想越起劲儿。

第三 当然就是一个爱情了。因为姑娘们不知道,小伙子内心是很虚弱的。

这三个要素就像三脚架的三条腿,少了任何一条就会不停地晃动。

……

这段歌词节选自崔健的《蓝色骨头》,说明幸福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幸福是一套系统,它由三个要素组成:事业、身体健康和爱情。这三个要素互为联系,就像三脚架的三条腿儿,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只有这三个要素集合完毕,才能召唤神龙,得到幸福。

我们可以由这段歌词得出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互相连接的要素,构成一个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

你已经看出来了,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比如要构建一个写作系统,这三个组件就缺一不可。

万维钢解读过一本书《巨人的工具》,里面提到一个人物,斯科特·亚当斯。他是呆伯特漫画的创作者, 没成名前,这哥们既画漫画也写作,兴趣给他带来的收入很少,他也不靠这个赚钱,他就想做一件事,发展自己的系统。

亚当斯说,他写博客的时候,只知道这个博客壮大起来会有各种可能性,但他完全没有具体的目标。因为系统有了,一切都会自然发生。

他是怎样构建自己的写作系统呢?

他主要从三个要素着手。

第一练习写作技巧。

他把博客作为研究平台,尝试各种写作手法,看读者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术。等他掌握了写作技巧,他就开始研究写什么东西。

第二就是获取素材。

他早上起来流程完全固定,每天吃一样的早餐,目的是清空大脑,再用新信息灌满大脑。他获取信息的来源很独特,当看到一条新闻,或者读到一篇文章,他会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不由自主的笑了,产生了情绪波动,就说明这个东西一定是好素材。

通过这两点,他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第三,他就专注于写作这一件事,日日不断,日日精进。

掌握写作技巧,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然后日日不断的写作,这三个要素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有技巧没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没有写作技巧,文章就很难传播。

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具备,才能发展出自己的写作系统。之后,华尔街日报找亚当斯写专栏,他一出手就是高招,一炮而红。

这是斯科特·亚当斯的写作系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要构建自己的写作系统,没有捷径,只能积累一张张知识卡片,构建一个知识库;然后掌握一些创作框架,比如「见感思行」「what-why-how」,故事的写法,读书笔记的写法等等,这样你就可以整合素材源源不断的创作文章。

这时候,为了提升写作效率,你可以学一些基础的 markdown 语法,就可以做到一秒钟排版,快速发布文章。

当你掌握了这些,接下来就是日日不断,让系统稳健的发展。

《系统思考的艺术》提到,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解决系统问题,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库存,一个是反馈回路。

我们先说库存,库存是系统的现有存量,你输入一些东西,库存就会增多,你输出一些,库存就会减少。

这个库存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人脉系统,库存是你积累了多少朋友,在你遇到困难时他们愿意伸手帮忙。输入是你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力所能及地帮助朋友,这是增加库存;输出是你老向人索取,却没有给别人提供价值,会消耗人脉系统库存。

如果你向所有朋友都借钱不还,那你的库存就见底了,你构建的人脉系统就会崩溃。

我们构建写作系统也是一样,库存是我们积累了多少知识卡片素材,输入就是我们不断的读书,组织阅读心得,变成一张张知识卡片,增加库存量;输出是把现有卡片组合成一篇篇文章,只出不进,库存也会枯竭的,我们的写作系统就运行不下去。

说完库存,解决系统问题的第二个关键点是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有两个,一个是增强回路,一个是平衡回路。

怎么理解增强回路呢?

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种是,你库存里的东西越多,你的输入就会越大。比如你看书越多,你就越爱看书,越爱看书,看的书就越多,是一种正循环。

另一种是,你越不爱看书,你的输入就越少,你的输入越少,你就越看不进去书,是一种负循环,最终导致你的阅读系统崩溃。

这类似于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道理都是相通的,《稀缺》这本书的作者提到过一个概念,叫盈余,类似于正循环的增强回路。

盈余的范围很广,比如时间上的盈余,工作上、生活上、空间上、心理上的盈余等等,有了盈余,你看待问题才会多元化,地主家有余粮 ,你才有更多时间思考,会让自己越来越有盈余。

和盈余对应的是稀缺,这里的稀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稀缺,更多的是一种稀缺状态,拖延症就属于稀缺状态,事情快到截止日期了,才心急火燎的去做,这种紧迫感对我们是一种伤害。

不是说这件事情危害有多么大,而是我们把自己推向了稀缺状态,在这种状态久了,会进入一种匮乏的恶性循环,类似于负循环增强回路,越没时间学习,就越不想学习,越不想学习,生活状况就越没法改变,一直在稀缺里面打转。

说完增强回路,我们再来看平衡回路。

平衡回路主要是平衡系统的库存,库存太多,就负责减少库存,库存太少就要增加一些库存,维持平衡。

比如你要构建一个知识系统,你已经收集了上百条信息,都还没看一眼。你要不想让这个知识系统崩溃的话,你就得开始消化这些信息,这就是平衡回路,让你消化完在收集,维持系统的平衡。

同样,你一个星期才收集几条信息,知识系统的库存太少了,你就要增加一些信息的输入量,保持系统平衡。

库存和反馈回路可以帮助系统稳健地运行,但是,系统的崩溃往往是从一个我们忽略的细节开始的。

比如你打算构建一套自己的健康系统,早起跑步是你健康系统的一部分,你每天都坚持,可是,有段时间你工作特别忙,晚上都加班到很晚,第二天早上那叫一个累啊,就有那么一两天你没有起床跑步,你觉得挺惭愧的,这个惭愧心理就是你的平衡回路,你安慰自己忙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下次又遇到一个事情,你又少跑了几天,慢慢你发现,我去,有一个星期没有跑步了。一匹正在倒下的骆驼会吸引很多把刀,之后,你会有更多的理由说服自己,直到你的健康系统崩溃。

什么叫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系统最初设计的目标不能降低,要时刻刻清晰准确的觉知到自己的初心和本谋是什么,然后投入大量的兵力(人力、物力、注意力)去抵达。

只有当我们了解什么是系统,以及构建系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才能在构建自己系统的时候不忘初心。

你需要一个系统

再有一个月,2018 就过去了,反思这一年,诚惶诚恐,好多计划和目标都是随兴而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断给自己挖坑,还没填上,又开始挖下一个坑,浪费掉很多时间。

1 月份,立下目标写 1000 张知识卡片,推广自己的网站。

4 月份和朋友在币乎做了上做了一个专栏《智识星球》,写了快一个月,稍有起色,就把项目停了。

5 月去敦煌游学众筹逼自己写一本书,列好了提纲,写了几篇,状态一下就变了,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暂时搁浅了。

6 月团队组建起来,在一款公链上开发应用,一直做到 9 月份,投资不到位,人手不足,程序员家里出事后,1.0 版本未能上线。

9 月份,做了一个《写作系统课程》, 9 月 28 号上线,运行中。

你看,一年想做五件事,可以当成我人生的一个反面教材了。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提到 J 曲线理论,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恩·布雷默的研究,他说一个落后国家按照现有的舒服状态发展是没有希望的,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刚开始可能和你期望的结果相反,但是如果坚持正确的方向继续发展,过几个坎,就和你的想法一致了。

因为任何改变或者新方法一开始要打破原有的平衡,会出现一段动荡,新方法带来的结果会有一些滞后效应,坚持做下去就会看到效果。

文章中拿俄罗斯和中国举例,普京看似强硬,一遇到问题就缩回去了,政策得不到很好的坚持,所以 20 年来没什么大发展。中国一直坚持经济发展,刚开始遇到点困难,后面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如此,J 曲线也适用于个人成长。

一年做五六件事,每件事都浅尝辄止,貌似努力,一年下来,一件事都没完成。

有句话讲,做事情不怕慢,就怕停,如果相信一件事是好的,就得做出一个结果出来,成为你这一年能拿出手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是吴军老师提到的 J 曲线理论带给我的反思。

但是,一旦沉浸在一件事情里面,又容易让人进入稀缺状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稀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所著,他们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是一个心理问题。

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大脑过于关注稀缺对象从而失去正确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

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状态。

《水浒传》我们从小都读过,里面有个桥段,打虎将李忠在街上耍棒卖狗皮膏药,讨个生活。

遇到史进和鲁智深,三人来酒馆吃酒,金翠莲被镇关西欺负,鲁达搭救,自己摸出仅有的五两银子,再向二人借银子,史进去包裹里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李忠去身边出二两来银子。

鲁达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金圣叹点评道,「胜骂,胜打,胜杀,胜剐,真好鲁达。」

为什么鲁达、金圣叹都瞧不上李忠呢?

李忠人到中年,没钱,资源稀缺,这都不要紧,但是长期的贫困,会让人的大脑进入一种稀缺状态,为了糊口,他不考虑长远,选择了一种卑贱的生活方式,满足于日常的苟且,养成了斤斤计较的个性,自然就入不了好汉的眼。

鲍鹏山解读《水浒》这一段时提醒道,「人要向上活,而不是向下活。」用稀缺理论解释就是,人生艰难,谁都不容易,要警惕稀缺状态对人格的塑造,要跳出来,努力向上活。

所以要摆脱稀缺状态,就要把自己从专注的一件事上抽离出来,站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先有战略上的规划,然后才是战术上的勤奋,这样才避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以帮你找到答案。

《用系统来工作》的作者萨姆·卡彭特,经营了一家电话应答服务公司,15 年来辛苦经营,企业却入不敷出,快要倒闭了。

一天晚上,堆积的债务让他心力憔悴,他打算第二天向 16 名员工宣布企业关门。那时,他已经快 50 岁了,回忆半生,他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在深夜里痛哭流涕。

冷静下来之后,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到这种境地?

他每天疲于奔命,像公司的救火队长,哪里着火了,他就去扑向哪里,一刻不得闲。可是,这样的问题越解决越多,他开始深刻地剖析遇到的每个问题。

慢慢地,他想通了,原来每次解决的都是表面问题,就像是打鼹鼠游戏,哪个冒头打哪个,根本打不完。

公司是由一套系统构成的,看似复杂,但是你可以从混乱中把系统一个个分拣出来,并对特定系统采取措施,情况就大为改观。

进而他得出结论:

你的人生主系统由子系统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由次级子系统构成,它们合到一起,形成最终主系统,那就是你。你是一个由系统构成的系统。

你的工作、健康和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系统,它们被日常的嘈杂表象所笼罩,但它们没有任何神秘费解之处,对于它们的管理也是如此。

你一个一个地提取、检查、完善你的系统,平和和富足随之而来,这是对这种进步的褒奖。

你得到木有?

系统思维可以让我们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上,而不会掉入稀缺状态的陷阱。因为我们知道,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只是我们要发展的一个子系统而已,我们最终目标是通过一个个子系统的运转,建立好我们的主系统,那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正如开篇崔健的歌词所唱,事业、健康和爱情都得到了,人们才会幸福。

构建系统的目的

昨天早上,我镐赞打来电话,他说,喜哥,我想你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你打电话吗?

我说,你想我了。

他说,不是,因为我的「人脉系统」告诉我,要联系一下老朋友了。

我一听到「人脉系统」,想起上次他给我看的 150 人联系名单,分为命友,密友和一些初次见面的朋友,他说,我的人脉就靠这一张表来管理,我不会浪费时间去想这个人在哪里见过,一检索,他的所有信息都出来了。

他接着说,自己找了一个很厉害的私教,下次见面可以教我四个动作,只要每天坚持练,就能像他一样,把胸练大,说下次要给我看看他的胸。噢,不是胸,是胸大肌。

我说你不仅梳理好了人脉系统,你的健康系统也有了,其实,你的人生就是一个主系统,你构建的这些都是围绕主系统进行的。

聊完后,过了一两天,他发了一篇文章给我,说我的主系统,也就是我的初心,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变得更值钱。

围绕这个主系统,他打算构建 7 个子系统。

进化系统,负责认知升级。

健康系统,负责健康体魄。

人脉系统,通过人,与世界建立更强的联系。

生产力系统,打造影响力,贩卖产品,写作、演讲……

家庭系统,忙碌之后有个停靠的港湾。

娱乐系统,优美的玩。

赚钱系统,拥有赚钱机器,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机器赚钱。

看完之后,很为他高兴,当一个人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系统时,就有了系统思维,不会在单维思维里面打转。

点是零维,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是单维思维。

我们经常会陷入单维思维,症状表现是,只要完成一件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比如,只要赚到钱,我就牛逼了,只要减肥成功了,我就有男朋友了,只要好好学习拿出好成绩,将来就会有出息。

外部世界给我们的评价也是单维思维,只要你有什么,你就能归属到某一类人,然后大家形成一个鄙视链。商家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会帮你营造出你不一样的优越感,这时候,你就容易当真,觉得自己就是不一样。

系统思维,能让你做一个复杂的现代人,用多维眼光看问题。

梁宁在《产品思维 30 讲》提到建立系统世界观的两个重点:确定性和效率。每个人的自然呈现,都是系统要素的层层叠加,是长期积累的系统能力作用的结果。

我们先说确定性。

梁宁强调更多的是,建立系统能力,给用户提供一种确定性,比如罗胖的每天 60 秒就是一个确定性,ATM 插入银行卡就能出钱,这也是一种确定性,有了确定性用户就会对你产生依赖感。

我们建立自己的系统,更多的是先要给自己提供确定性。

我们怎么能像罗胖那样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很难战胜自己的天性,把懒惰关进笼子里。这时候我们可以搭建约束自己的管理系统。

比如,我们需要建立一些原则,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到点就必须去做。比如,我们把自己丢入一个协作网络中,通过其他人的约束,来完成每天的任务。

通过原则和他人的协作网络构建的管理系统,来给自己营造一种确定性,保证自己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这样你就会对自己的系统产生一种依赖感。

建立系统的另一个重点是效率。

系统能帮我们沉淀下经验,方便我们下一次快速做决定。

比如有人用印象笔记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请朋友吃饭,哪个饭馆哪道菜最好吃,一检索,地址、路线、菜品描述都出来了,不到一分钟就微信发给朋友。

比如,去医院看病,所有的流程、住院报销都变成经验沉淀在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里面。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门儿清。

一次经历,一份经验。

这就是我们要构建系统的目的,有了确定性,人就不慌张,做事效率高了,余闲就多,人就不会进入稀缺状态。

如何构建一个系统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指出:人们在没有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情况下,无法获得深入学习所需要的新技巧和新能力。

我们在构建一个系统的时候,也离不开理论、方法和工具。其实就是三类问题:A、why (为什么),B、how(怎么办),C、what(是什么)。

A 类问的是理论,B 类问的是方法,C 类问的是事实。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框架,结合自身情况构建自己的系统。

《用系统工作》的作者萨姆·卡彭特,给出了构建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制定战略目标。

你可以把它分为公司层面的目标,或个人生活层面的目标,或者学习层面的目标,总之你得有。接下来你要留出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比如我定一个学习层面的目标,3 年写完 1000 张知识卡片。

定完目标后,接下来,你要列出你的经营总则。

什么意思呢?就是保证你达成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比如你在 1000 张卡片上面投入多少时间,一天用多少时间看书学习完成一张卡片,如果没完成怎么办?保障目标达成的措施就是原则。

比如有的人组队写卡片,一天没写,就在群里发 77 元红包,通过设立这个原则监督自己完成目标。

第三,就是落实层面,你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在这点上,卡彭特有句金句,他说,成功的大生意与挣扎的小生意之间的差别在于文件编制。

意思是在工作程序上,你要有一个清单,步骤一二三是什么,把每一条都落实到纸面上。

回到我们的知识卡片写作上,怎么写一张知识卡片,有一个框架「见感思行」,写完通过微信公号发表,转发朋友圈,这就是工作程序。

这三条原则适用你构建自己的任何系统,比如人脉系统,制定目标,一年认识 100 个朋友,制定经营总则,一周认识两个朋友,逼迫自己参加一些社群,如果不参加,就惩罚自己。最后落实到工作程序上,各个行业的朋友个认识多少个,步骤一二三是什么,记录下来。

有了这个流程框架,你就可以着手搭建自己的一个个系统。

我的系统思考

前面我们提到,人生就是一套系统,那它由什么组成呢?

生活、学习和工作,彼此之间互为联系。

要想生活好,你得学习生活知识,得有几个拿手好菜吧,去哪玩总得知道几个攻略吧,健康知识要懂一些吧,人际交往,人情世故总要了解吧,夫妻关系要处理好吧,生活好了,干工作才有劲,这三个互为联系。

所以,想要人生主系统运行良好,就要建立自己的生活系统,学习系统和工作系统。

然后再一条条往下拆,生活系统有哪些要素呢?

比如健康系统,如何科学锻炼,如何科学饮食,如何科学睡眠,身体各个部位的保养常识,出现状况要赶紧去医院等等。

比如家庭系统,家庭保险保障,家庭成员的节日礼物,亲情维护等等。

比如娱乐系统,什么地方值得去,把生命浪费在一些美好的事情上等等。

生活系统下面可以细化成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构建都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

接下来学习系统,学习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写作了,通过写作来组织阅读心得,把一件事写出来讲明白,是非常有效的读书方式。

所以,我构建了一个写作系统,框架搭起来了,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写完 1000 张知识卡片,把写作系统的库存丰富起来,以后就能源源不断的创作,提升创作效率。

那么,我想学什么,就用卡片输出,输出到一定量,再做成课程。

比如,接下来我要学习 GTD ,也就是搞定理念,我把能找到的跟搞定理念有关的书籍和课程都买下来,比如《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搞定 123》《成功目标和动机》《超级整理术》《精要主义》等等,把思维和工具融合在一起,解决我的问题的同时,出一个课程,顺带帮别人解决问题。

这个系统课程完成后,再解决自己的下一个问题,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来搭建一个个子系统。

第三块是工作系统。

工作系统涉及到外部协作,需要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协作机制,每个人各司其职,确保系统稳健地运行下去,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协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系统处于停滞期,无法带来利益时,合力一散,系统就会崩溃掉。这时候,战略目标,经营总则和工作程序就很重要。

比如《写作系统特训营》这个项目,由三个人合伙,给用户交付确定性。

战略目标是是什么?

3 年写 1000 张知识卡片,形成一个共创的知识库,这就太宽泛了,无法量化。简单的量化标准是,做到 1000 个用户。

经营总则是什么?

围绕战略目标进行,比如 1000 个用户,三个人分工,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事,大家必须劲往一块使,达成目标。

工作程序是什么?

比如每晚的群内答疑,用户提交卡片到知识星球的反馈,每周一篇文章的推文,这些程序都要量化下来。

协作系统就怕靠,你靠我,我靠他,三个和尚没水喝,最后系统崩溃。

这块我也在实践学习中,会慢慢改进完善。

GTD 创始人 David Allen 说,你必须创作一个系统,否则你会遭到别人系统的奴役。

有了系统这个意识,我发现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围绕打造「生活系统」「学习系统」「工作系统」进行。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我会把我的思考不断的写下来。

罗里吧嗦这么多,希望对你有一点启发,接下来,我会从「思维」和「实践」两大部分进行输出,和我一起来优化人生系统吧。

完成的第一个子系统《写作系统特训营》,不进来看看吗?


参考资料:苗导系统思考三万字笔记

万维钢《精英日课》

吴军谷歌方法论

鲍鹏山说水浒

《用系统来工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