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胖又没钱,都是基因在作怪

2018-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艾小温

为什么存钱就这么难?为什么人会发胖?有快速减肥的灵丹妙药吗?你有这这样的问题吗?你想知道答案吗?

先做一个小测验,首先问自己每个月想存多少钱?写下自己的答案,看看占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其次,看看自己前几个月存了多少,以占收入百分比的形式写下你的答案。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字,会发现一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比我们所希望的存款数额少的多。

我们可能听过蚱蜢和蚂蚁的寓言,蚱蜢整个夏天都在玩,而蚂蚁不停的工作、储蓄食物,冬天来临的时候,蚂蚁活下来了而蚱蜢死了。动物尚且有未雨绸缪的技能,那么智力等级更高的人类为什么就不会储蓄呢?

相关专家研究了人类进化史,发现人类一方面面临未雨绸缪的强大进化压力,另一方面又习惯性的储蓄不足。在没有冰箱和银行的世界里,人类为艰难时世做准备就意味着吃足够多的东西,以便在身体储存一些脂肪。

于是,我们就了解了,其实我们身体被我们的讨厌的脂肪,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有大量结余(也许还在增长)的账户。进化造就了一个充满接触储蓄家的世界,人就像大多数动物那样,一个劲儿的储蓄脂肪这种特殊的“货币”。

作为哺乳动物,食物就是这个王国的货币。基因机制促使松鼠们关心它们的坚果,让海象腰部长膘。当我们努力想存钱的时候,背后其实潜伏着我们哺乳动物的遗传。我们知道应该把一些钱存到银行里(不讨论通货膨胀的话题啊),但是消费的感觉就是那么让人无法抵挡。

由于进化过程要求我们把看到的东西消费掉,所以最成功的储蓄技巧就是把钱藏起来,让它远离我们的视线。如果让自己体会一下贫穷的滋味,我们就可以使自己过度消费的本能变得节俭一些。一个众所周知的技巧就是少带现金,当然在我们流行移动支付的现代,变化一下就是在默认支付的账号只放固定少量的钱。这样做我们起码可以小小地愚弄一下自己的基因,让它认为没有太多多余的钱要消费。

我们最有效的储蓄机制之一是把钱藏起来。是想躲谁呢?躲我们自己,或者更精确一点,躲的是我们最冲动的那部分基因。

为什么我们存钱要费这么大的劲儿,而做其他事却易如反掌呢?答案是,那些和数千代人的生存繁殖休戚相关的行为,我们学起来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只要在无法靠本能来对付那些古老问题的时候,才会认真学习。

我们的大脑是由基金构筑的,而这些基因中不存在金钱世界的优胜者。在往身上增加脂肪这方面,我们拥有强大的本能,而关心金钱的本能还没有来得及演化出来。

人类的进化为许多问题都提供了绝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的身体感应到我们要跌倒,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让我们站稳或减少跌倒后的痛苦,但是在金融领域却没有这样的本能保护措施。在做每一个消费决定时,我们都必须压制内在的反应,并利用习得的金融手段来做出最佳选择。

我们贪得无厌的胃口曾是人类得以生存下来的生理特征,对食物的爱好可以使人们增加几公斤体重,以此来度过食物缺乏的艰难时期。饥饿感曾经是我们基因程序中增强生存力的特征,但现在它却成了这一程序中的蠕虫。这种永久的饥饿感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为之头疼的肥胖问题。

不管基因馈赠给我们什么,只要消耗的卡路里比吸收的多,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就都会减轻体重。不论吸收的卡路里来自蛋糕还是新鲜蔬菜,这个定律都成立。与此类似,不论是在健身房还是在卧室,只要能把卡路里消耗掉就行,而仅仅指出我们的节俭基因会使我们发胖则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最健康的减肥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但这仅仅是事情的一方面。挑战在于持之以恒的减少吸收,增加消耗。几乎每个人都能挺得住暂时不吃东西,比如在同学聚会之前,短期的挨饿可能是减掉几公斤赘肉的最快途径。然而要达到持久的减肥效果,则难的多。

在长期的饥饿状况下生活,可能是最坏的减肥计划了。在一项研究中,当人们持续6个月挨饿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把越来越多的时间都用在想象脂肪丰富的食物上了。

所以我们不能老是挨饿,但是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以达到永久性减肥的目的?许多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指出,在体重上存在一个定点,就像自动调温器一样,如果体重低于这个定点,身体就会四处寻找热量;而当体重高于定点的话,人们的身体和心思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去追求其他目标了。

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定点的话,它会怎样运作呢?一个途径是改变新陈代谢率。在一项研究中,一群节食者的体重分别增加或减轻了10%。在新体重保持了数月后,医生对他们的新陈代谢率进行检查。那些体重减轻的人的新城代谢率确实下降了,除了体重减轻外,他们的身体对没一公斤肉的控制都更有效。相反,体重增加的参加者新陈代谢率有所上升。

除了改变新陈代谢率以外,身体用来对抗节食的办法还有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刺激食欲。特别是一种叫做神经肽y(npy)的成分,它会引起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极度渴望。体重减轻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npy。当人们严格限制卡路里摄入的时候,npy会飙升到极高的水平。换而言之,类似于挨饿的行为在体内发出了这样的警报:“我们有麻烦了,凡是看到的能吃的东西都统统吃掉。”

这些新陈代谢的反应系统虽然使得我们节食的努力受挫,但对于缺乏有保障的食物来源的人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经历了频频出现的饥荒时节。他们拼命地寻找食物,在饥荒年代寻找就得更加拼命。他们尽可能的把食物能量储存起来以应对荒年。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储存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身体的脂肪。同时,他们还演化出一套在饥饿的时候减缓新城代谢的机制。

严重的节食不仅可能毫无成果,还可能对健康不利。我们已经知道,节食降低了新城代谢率,并且损害了一些重要的功能。我们尽管知道了很多东西,但是重要的问题还摆在那儿。“定点”可以改变吗?我们难缠的基因总是这场减肥战争中的赢家吗?

看到多数节食者都不能成功减肥,研究者采访了那些能长期保持较轻体重的人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控制饮食习惯而不严格节食。他们并没有饿着自己,而是对于吃了什么一直保持警惕。

看到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对抗我们的基因的战役中,管住嘴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两个办法来做。第一是决定吃什么类型的食物。是想吃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还是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预先决定是关键所在。第二是记录下我们的目标,并诚实的记录我们实际吃了多少。不得不吃上几个巧克力碎饼(即使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时候),这足以帮助我们多数人抵制住诱惑。

下面我们要研究如何让我们迈开腿了。我们都知道运动对我们变瘦并保持苗条还是有明显功效的。身体经常活动能消耗能量,从而提高新陈代谢率,并使身体更加强健。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穿上运动鞋跑上几公里比看一次医生还要难。为什么做这些对我们明显有效的事情会这么难呢?

懒惰对多数动物来说是好事。因为从动物的角度来思考,食物的形式储藏的能量很难得到,而一旦得到了,就不应该浪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狮子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老鼠在踏车上蹲着,而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避体育馆。

进化偏爱节俭的动物,但是对随意浪费能量的机制则会投去严厉、警惕的目光。那些不能对能量进行必要储存的动物怎样了呢?它们死了,它们的基因也跟着死了。我们是那些慎于活动的人类的后代,我们也遗传了他们储存能量的基因。

运动对我们有利,可是进化却使我们生来爱懒散。我们的基因仍然认为随处都有饥荒,只要有可能,它们就会诱使身体变得懒散,以此储存每一卡路里的热量。我们能把自己拖下沙发吗?

为了变得更加活跃,我们可以永远和基因对抗,也可以以智取胜。如果能创造某种条件,让我们的活动在其中达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那么我们所需要的精神能量和意志力可以很少。我们的基因认为有价值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但也有共同之处。

有个办法对很多人很管用,就是可以选择有一个一起锻炼的同伴,或者进行团体运动,就可以使运动变得惬意得多。金钱也能对人起到激励作用,不能浪费钱的想法可能比保持懒散的动力更强烈。所以如果办了健身卡,就记得每天提醒自己,折算成金钱,如果没有按时去锻炼,就要告诉自己,有多少毛爷爷被浪费掉了。

大自然痛恨无谓的能量浪费,但在许多条件下,它也能诱使人类活动起来。如果我们能制造一些条件,并带有合适的回报,我们就同样可以扯掉懒惰的外衣。通过重新构建生活,我们就能变得更加活跃,还可以在不挨饿的情况下减掉我们的体重,同时还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