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001.学而时习之:学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2020-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Mrs_Dor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这句话讲了面对困难、变化、不理解,该怎么办?
答案是:用快乐的眼光来对待这一切。
学而时习之:解决的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问题。
人这一辈子,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
首先要学,学过还要得以应用。不要焦虑于学了没什么改变,不要执着于追求结果。学而时习之的过程是一件快乐的事。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学习中我们要有终身成长的心态,要知道从错误中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有朋自远方来:讲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要擅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以及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修为的境界,修行的结果。我们面对委屈,不被别人理解,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要像孔子一样,用快乐的心态来对待。
人生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痛苦,而这三句话就能解决我们很多问题。
“学而时习之”强调要修炼自己,注重刻意练习并且要有终身成长的心态。
“有朋自远方来”强调和他人共同进步,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最终修行的结果,达到平常心的境界。
这时,很多曾经的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