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读周国平老师的尼采哲学所思一一诗经中的语言哲学
鱼儿的认知感悟
我突然想起诗经中诗歌.喜怒哀乐.全在其中.
人类所有的情感直白而张扬.诗歌语言传递我们人的冲动.需求和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青年干净温雅而阳光的男子直白的爱慕之情.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这些送妹妹出嫁时兄妹之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美女谁都喜欢,关链是古人把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把动态的强烈的相思相求的少年发情男子的情感及行为的传递出来.
在现代情感失重失真的时代.我们转回头在诗经中淡淡地浅笑.轻嗅千年前青草的清香.
直白的情感语言不需要逻辑推理让思想衡量再三.就如孩童见吃时的口水诞儿.欣喜贪婪的小眼神儿.大声的我要.我喜欢。
语言哲学应是直白的第一需求的。
鱼儿的妄语:
我们在老祖宗的诗歌中游畅.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今日且饮一杯.维以不永伤.
世界那有这么好的爱情呢?这么晴明直白的爱呢?我们早已被爱神所弃.遗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中.我终于理解钱钟书先生的爱的围城了。方鸿渐的无奈.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方鸿渐的不幸亦是他的幸.因为他至少追求过.而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城堡中.他所有思想与狂劲的野草.蛰伏在大地下层.任小火山一样炙烤而坚忍着一动不动.至少钱钟书先生借助文字借助了一个方鸿渐.找到一个出口.有的人一生.在爱的名义的围城下.虚假了一生。更有人.不知爱为何物。
尼釆是可怜的.活着的时候,他的声音没人共鸣,孤独到死。
尼采是孤独的。
他把爱给了哲学的探索.他把爱情的魔盒打翻了.他是否也不相住爱情呢?象推翻上帝一样。
尼釆是伟大的。幸运的。我们的世界回应了他。
,原文摘录:与大家共同分享周先生眼中的哲学世界
语言之所以缺乏表达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之底蕴的能力,是因为它消灭事件的个别性,制造虚假的同一,消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的个别性,制造相同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意义上,尼采称语法为“民众的形而上学”[369],并说:“正是字面的统一包含着民众的偏见,一切时代的哲学家都极不审慎,受此偏见支配。”[370]
按照尼采的看法,原初语言是神经刺激的“隐喻”,即使并无认识论功能,却有生物学功能,尚能自我传达和彼此通报生命冲动,根据生存需要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词与特定神经刺激之间的联系愈来愈薄弱,变为抽象概念的符号,另一方面语言中蕴含的逻辑愈来愈发达并支配语言,使之成为逻辑操作的工具。语言与生命冲动、情绪冲动、需要、感觉日趋隔膜,这是“语言的衰落”。尼采指出:在现代一切文明民族中,“语言到处都生病了,而且在整个人性发展中留下了这可怕疾病的痕迹……现在它再也不能独立做到这一点:使受需求支配的人彼此通报最简单的生命冲动。人在其需求中再也不能靠语言来自我介绍,因而再也不能真正地自我传达。”与此同时,这业已衰落、无能传达人的真实需要的语言却又“到处成为一种自为的暴力,它好像伸开鬼臂搂住人们,把他们推向他们原本不想去的地方”。人成了“词的奴隶”,独断专行的词、空洞的一般概念乃至纯粹字音的幻觉抓住了人们,强迫他们在并无情感的一致之时却要达成语言和行动的一致。[371]
文明语言的最大疾患在于它的极端逻辑化。所谓逻辑化,就是虚假同一的强化。当然,原始语言同样也包含某种程度的虚假同一,没有一定程度的归纳(削齐拉平),就根本不会形成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的遮蔽是不可能彻底破除的。但是,按照尼采的观点,概念形成于词之后,语言有一个前概念发展阶段,“
那时语言几乎还不是用概念来思考,那时语言本身还是诗、形象和情感”[372]。因此,我们就有可能迫使语言回到这种原始状态,最大限度地冲破抽象概念和逻辑规则之网,复苏被文明语言扭曲的“正确的感觉”,使语言重新能传达我们的冲动、需要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