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涂底色,勾勒美好话语
常常听说要“好好说话”,古文中也有这么一句话:“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看,我们说的话就代表我们自身。一言一语总联系着我们和身边的人,影响了彼此关系也左右了我们每一天的情绪。
市面上教人说话的书籍文章很多。 只是,说话这事情和很多技能一样不是理论学得再多就能说好。也不是别人的经验就一定在自己身上用得上。还是要以自身现实为基础,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分析,再把这一切不断运用到生活当中。
最近观察了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也回想了自己在一些场合说的话及谈话结果,看了一些相关书籍,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有些基础的要素很关键。
以前我以为技巧很重要,不过现在认识到, 在运用各种技巧之前,了解自己是更重要的一项。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追求,自己有哪些心理弱点,自己的价值观等等。这些犹如弹奏曲目的基调,也好比一幅画的底色。当然,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不断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过程。我们很难在完全认识自己之后再去进行谈话,只是,越了解自己,越容易找到改善说话艺术的方法。
比如如果自己性情比较急,那么每次说话就有可能急于表达或者急于下结论,容易造成谈话氛围紧张。如果自己总把自己放第一,那有可能谈话中确少对对方的关照,别人不太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自己内向怕事,就可能怯于表达,错过时机。
了解了这个大前提之后,还有以下几点也是成功谈话关键。
首先,在《关键对话》中提到一个在谈话中既要注意谈话的内容又要把握谈话氛围。这两方面同时进行,就像电脑的双核。而且谈话氛围往往更重要。这很值得玩味。日常中,我们常常专注于表达自己,总想自己的话被对方听到而不顾谈话的气氛。往往出现对方根本不愿听,甚至于把关系弄僵。其实,愉快轻松或者平静和谐的气氛下才能更好的理清谈话的思路,才能更好的相互理解达成谈话的目的。所以,时刻觉察谈话过程中气氛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自己说话的节奏。
其次,谈话的时机和合适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试想,自己如果一肚子气的状态下,如何能全面地看事情,公平地做出判断呢?如果有求于人,在别人忙着别的事情的情况下去说,又怎么会获得注意及帮助呢?
最后,在谈话前明白谈话的目标,目的,了解对方,也是必要的准备工作。想想谈话最终是为了显示自己,还是帮助别人?是为了赢了对方,还是为了赢得人心?是为了只是表达自己,还是为了更了解对方?把这些都想清楚想明白了,才不至于谈偏。时刻记着,谈话,不是一个人的事。
把以上几点都想透彻后,至于其他的技巧,各种渠道介绍的太多,当知道自己的需求,要找技巧,则能有的放矢。
好好说话听似简单,实则是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修炼。每一次谈话钱如果我们能给予更多的思考,不是随口而出,谈话中更多地启动大脑的双核功能,每次谈话后能复盘一下总结经验,会有助于我们顺利进行下一次谈话。
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谈话后展现最终的样子。好好说话!美好的画卷期待您的每一次精彩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