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你到底从哪里来?又该从哪里去?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身为马来西亚华人,每当我想起我与马来西亚的关系的时候,每当我质问我自己到底是谁的时候,萨士比亚这一句名言就会浮出脑海。马来西亚,多元化民族的国家。“哇!你们都会说三种语言!?中文,马来文和英文。还有方言客家话,潮州话,福建话,广东话......”诸如此类,当大家投以羡慕的眼光,听着我口操多种语言,优越感之余,更多的是,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句问号。我们到底是谁?毋宁话人,先说我自己。
我们是第四代华人,爸爸是潮州人,妈妈是客家人,都是定居于马来西亚的华人。早年家境贫寒,父母白手起家,奋斗不息,才能把孩子们送到国外留学。所幸的事情是,我们这一代人,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更不是纨绔子弟,父母放养,舍得让我们出去体验生活,加上身为儿女的颇勤奋好学不倦,自己也知道父母艰辛以及不容易,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在耳濡目染熏陶之下,我们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喜欢的人组建家庭。这还是需要自己相对努力付出以及上进心。
重视教育,这是马来西亚华人家庭一贯的传统。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加持之下,我到上海留学生活并且成家立业。#
我嫁给中国男人,这可能是一般马来西亚女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生下中马混血儿,目前儿子已经两岁了。与大多数随嫁的姑娘不一样,中国老公来到我国当大马女婿,与我们一家三口共同生活在一起。
虽然他有诸多的不适应,但是他还是愿意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我觉得那是他对我们最长情的告白。如果不是爱,也许他也不会与我一同“委身”于此,来重建我们家园以及夫妻关系。
我一直想要个家,因为华人像是一朵无根的浮萍一样到处漂流,在哪里挣钱就在那里安家落户,也没有国家意识,国家机器似乎在华人群体的思维里是下载不了。于是这片土地反而养成了大多数华人是利己之人。生意大多是家庭式作坊,家族企业传承,与长年漂泊无依的犹太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资本累积成为华人光大门楣的工具。也是华人在社会上能够得到认可以及证明自己的途径。这就能明白为什么华人都很照顾自己的名誉头衔,诸如以获取:拿督,丹斯里头衔为荣。
大多马来西亚华人爱国,不少竞选政治参与到国家事务当中,励精图治,想要把国家变好,我欣赏匹夫有责的精神,苦于路途遥远,华人的政治力量与马来族群为主导的政治核心的力量抗衡以及博弈,在我看来,以卵击石,杯水车薪。华人的能量以及力量马不停蹄地内耗在政治斗争以及资本市场的角逐当中,以此终其一生。
这也许我不想嫁入马来西亚华人家庭的原因。大家利己之心甚重,对于家的概念相对薄弱以及界限感十足。只要你对其产生利用价值,你的存在才被重视,如若不然,你就是被挤兑的无用之人。为了不成为大家眼中无用之人,于是大家都在努力做好自己。如若遇到人生大变故,那也是要自己去承担自己选择的人生。你不能轻易放弃以及丢弃,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再怎么样都得自己走下去。
我总觉得自己像个逃兵流浪在外,在哪我都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或在马来西亚,或在中国这份强大的不被需要感一直徘徊在我心,仿佛有个巨大的黑洞一直在心里难以割舍。
只有不停止地阅读和码字才能平复我内心的波动以及焦虑。俗话说:当自己智慧不高才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提升自我的智慧了,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许说的是这么一个道理。
每天我都当成“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来度过,那我会把今天好好过。诚然,我有幸和和他们俩在一起,只要有他俩在我左右,我觉得我真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是被需要以及需要他人。如若不然,这世上恐怕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不安的我安定下来,成家立业。或许,没有他们俩,我还在漂流四方,像吉普赛女郎或者蒙古游牧民族一样,随风而来,随风而去。
我祖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我自己回流到中国,嫁给中国男人,成立家庭,心里归属于何方?到最后,也许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