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仪式感,生活才开心,工作才顺心——再悟《生活需要仪式感》
最近几天,我特别开心。同事很惊异,问我原因。我笑而不答。不是不想说, 是心里想法九折九曲,一言难尽。
事的由头要从公众号“三剑客”的一篇文章说起。文章悼念一位年仅28岁的青年军官英年早逝,作者回忆起他的生前种种,仿佛就在眼前。让人读起来痛惜又悲切,难免感叹生命之脆弱。这一年,听到太多认识的朋友或者名人早逝的消息。这篇文章成了压垮我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我感觉特别伤悲,负面情绪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那个晚上,辗转反侧,一直到了半夜才昏沉睡去。
感谢心理学让我有很好的自我情绪调控。第二天醒来,我就想通了,既然生命如此脆弱,不知何时逝去,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悲切伤感,为何不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等生命真正逝去的时候,我们回忆起的都是精彩片段,不留丝毫的悔恨和遗憾,这样多好!
仪式感,就是可以让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用起来却接地气的词。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很随意,生活也很朴素。穿着整洁就行,难得添件衣服,觉得买衣服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吃饭充饥果腹就好,不计较味道,不讲求精致,常常跑到大排档或是面馆狼吞虎咽。洗漱也是匆匆忙忙,把脸洗干净就好,从来不去涂抹什么护肤品。看了《生活需要仪式感》,受到这篇文章的触动,我做了一些改变。认真仔细地洗脸刷牙,把节奏放慢,轻松地享受这个过程。买了一些护肤品,认真地保养自己的脸蛋儿和皮肤。也许我的颜值不会因此变得更高,但我的心情却变得更好了。到了周末,选一家有品位的馆子,点几个精致的菜品,慢慢咀嚼品尝。可能这些菜品的味道并不能刷新我的味蕾,但典雅的环境却让我心情舒缓。一下子,觉得生活似乎丰富起来。
光线副总裁丁丁张说,他经常给自己买一点小礼物,让自己觉得工作有成就,生活有乐趣。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乐趣所在。单位有个报名参加自考的小伙子,我看到他在用一本非常精美的本子工整地做笔记,就说,你换个普通本子不就好了,而且笔记也不必这么整齐,效率才是第一。他说,这样复习起来,看着舒服,心情会好,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其实,生活的仪式感不只是这些。我们可以尝试着,认真地吃每一餐,每天做一件取悦自己的事,隔三差五给自己一点小惊喜,认真地给父母过一次生日或者带他们外出旅行,不定时给心爱的人送一束鲜花,定期给朋友打个电话叙叙家长理短。等等。
我曾经跟我家人说,结婚太麻烦了,耗钱费力不说,整个婚礼过程就跟木偶一样,司仪怎么说就要怎么做,简直无法忍受。家人把我批评一顿,说,不是什么都随意的。的确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已经把我们传统的仪式感都消磨殆尽,什么都随意就好,过得去就行。可生活真的可以这样过吗?不能!
仪式感对于生活如此,对于工作亦是如此。
1月3日,一条新闻刷遍媒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举行全军开训仪式。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并发布训令。有人说这是形式主义。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正是这个仪式强化了练兵备战的主体地位,正是这个仪式进一步规范了训练秩序,振奋了士气,全军官兵闻令而动,掀起了新的练兵热潮。
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也需要仪式,仪式就是工作的催化剂和助力器。
工作要有目标和规划。简书里有个专题,是每周计划和复盘。开始我不以为然,觉得只要把工作用心去做好不就可以了吗?干嘛弄这些虚头巴脑的事,不是浪费时间吗?抱着驳斥的态度试验了一周,我却打心底里认同了这种做法,正是这种仪式感,时刻督促我们认真规划一周的工作,每天都去认真完成分项目标,这样周末复盘的时候会对自己产生更大的满足感,会有更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工作要仔细谋划,精心去做。这种仪式让我们对每项工作都做到事前有成竹,事中有底气,事毕有信心。每一件事都会尽善尽美,而不必事事留尾巴,让同事帮着收拾烂摊子,让领导批评指责。看到事情完美收工,成果像工艺品一样摆在面前,心情自然会舒畅。
感谢《生活需要仪式》这本书带来的感悟。也许你觉得这本书是鸡汤,也许你毫无耐心去读完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没关系。只要你学习到作者生活需要仪式感的主旨思想就好,只要你学会用仪式感提高生活品位和工作情趣就行。相信,只要生活和工作有了仪式感,你会发现眼前的世界真的变得不一样,它会更加得炫彩多姿,更加得丰富生动,更加得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