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历史有意思古风依旧

古代的彩礼

2023-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裳湑安然

自古以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在古代,娶妻更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三书六聘八抬大轿,彩礼的丰厚程度并不亚于现今社会。据史料记载,汉代王莽娶妻时,彩礼多达黄金三万两,而秦桧妻子的嫁妆价值二十万贯,简直是天文数字。从古至今,彩礼一直是人们头疼的问题。那么,古人娶妻究竟需要花费多少钱,又遵循怎样的规矩呢?

据《诗经》所述,最早的彩礼是一头野鹿。男子想要求婚,必须到郊外捕猎一只野鹿作为聘礼。后来,聘礼逐渐演变成大雁。大雁对伴侣矢志不渝的特性,恰好象征着男女之间对爱情的忠诚,因此被用作彩礼。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汉代,国家实现了长时间的大一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婚丧嫁娶的礼仪也随之变得繁琐。婚嫁攀比之风开始盛行。据野史记载,西汉时期,一位小官因积蓄不足,直到五十岁,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娶妻。

唐朝时期,唐太宗即位不久,号召富裕之家帮助那些娶不起妻子的光棍儿,为他们张罗婚事。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也曾下令整顿彩礼攀比之风,并按照官员职位划定了彩礼规格。然而,这一整改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以后,彩礼之风愈演愈烈。宋代法律规定,嫁妆属于女方私人财产,男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动用。倘若夫妻离婚,男方需要将嫁妆如数归还。嫁妆越多,彩礼自然也水涨船高。据说金兵攻占大宋都城时,秦桧与其妻子一同被俘。秦桧的妻子感叹道,当初二十万贯彩礼娶她,如今却与她颠沛流离。以现代的货币换算,宋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代的二百元,二十万贯相当于四五千万元。如今结婚时流行的“三金”习俗,即给媳妇买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正是源于宋朝。

图片来自网络

元代时期,彩礼依然是人们头疼的问题。公元1271年,忽必烈为此颁布了一道天价彩礼禁令,对彩礼规格做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古代婚嫁习俗中,不同品级官员的彩礼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一二品官员的彩礼不得超过500贯,三品官员的彩礼不得超过400贯,四五品官员不得超过300贯,六七品官员不得超过200贯,而普通老百姓的富裕家庭不得超过100贯,中等家庭不得超过50贯,贫穷家庭不得超过30贯。此外,婚嫁禁令还对宴席菜品的数量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民间对彩礼的习俗并未受到禁令的约束。

这种现象已经延续至今,表明彩礼这一传统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根基。然而,高价彩礼确实是一种需要摒弃的陋习。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