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叙事:名师引领教师阅读行动(四)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7人  孙彩文

生活叙事相遇自我研究

自我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的外部环境进行反思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促研究,以研究发展实践,促进教师的自我更新。

自我研究发展速度惊人。

1993年“教师教育实践自我研究特殊兴趣组织(简称SIG)”成立,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国际自我研究大会。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承认并宣布“自我研究作为教师教育五大新的学术成就之一,它的未来是光明的。”80年代以来,受自然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教育研究开始把教师作为研究的参与者来对待,学术界开始倾听教师的意见,而不仅仅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90年代,教育领域掀起以“反思”和“研究”为导向的教育研究的热潮,使“自我研究”成为教学和教师教育研究中正式的研究方法。21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叙事被广泛应用到教师专业研究领域。教师在叙事中对新的教育理念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自我研究需要专业引领。

教师自我研究问题诸多。“名师引领教师阅读行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叙事在一个阶段上会停滞不前;二是教师叙事多是“浅叙事”。两个问题互为因果,究其根本是缺少理论指导。名师作为“教育领袖”应该担负起引领责任。在名师引领教师读书叙事活动中,有教师谈道:

“刚开始写叙事很兴奋,恨不得将自己多年教学中的各方面都讲述出来,在叙述中,对过去的思考对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现在也有一些杂志都会接受叙事类的文章,我们也有过发表,这对我们是一种鼓励。我写作叙事有6年,如今最大的感受是总是将老问题不断地诉说,却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比如师生关系这个问题上.从我开始写作时就有提出,到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困惑着我。”

“还有一些东西总感觉存在脑袋里,若隐若现,但我还是无法将其叙述出来。其实有一些教学经验、成功之处特想分享出来,但总处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想表达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现在写作叙事的激情已经逐渐减退,对于我来说,感觉自己处于一个高原期,就像学生学习一样,如果能够突破,可能会有一个质的成长。”

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发现,教育叙事在一个阶段上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在于习惯了“浅叙事”。首先,将教育叙事写成肤浅的散碎叙事。教师叙事并不是简单地将发生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需要事件立体全面、条分缕析、深入透彻。这恰恰是大多教师叙事所缺少的。教师擅长的是家常闲聊,是未经深思熟虑的日常生活闲话。其次,教师叙事时轻易对事件下结论。教师叙事需要对事件做深层次的分析,否则得出结论是浅显的,算不上真正的教育叙事,只是教师在记录教育事件。再者,“罗曼蒂克”的叙事无处不在。故事虚假无病呻吟,对教师的反思探究不起任何作用。还有,教师把叙事当做发泄怨气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自媒体平台,有些教师借着教育叙事抱怨社会不公、家长不理解、学生不听话等,严重偏离了教育叙事的旨趣。教育叙事是帮助教师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记录自身怨气的方式,否则损及师道尊严。

教师自我研究需要融入共同体氛围。

教师共同体建设与“名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谓“名师”主要是校内外具有一定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同伴、领导、专家。对152位名师进行“叙事文本解读”,发现他们对教师职业都怀有正向情感。这是创设共同体安全无恐惧氛围的前提。

名师在关于“成长经历”的笔谈中回忆到:

“也许因为我父亲是教师的缘故,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好老师。高中毕业后,所有高考志愿我都填报了师范,终于愿望变成了现实。”

“我自认为是一个当老师的料。我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高中毕业时,许多人都不爱填师范专业,因为当时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也低,教师们都想下海,没几个人想当老师的。我因为从孩童时代起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就报考了师专,真的定下来要当老师了。”

“从大学毕业,到走上教书之路,我走得很自然,丝毫没有什么勉强,也没有一点曲折。我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用微妙的或者不那么微妙的方式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我更喜欢他们的小孩子脾气,喜欢他们的不可触摸,喜欢他们的清爽。”

“真正让我爱上语文教学的是教书的第2年。校长到我班中听了整整一星期的课。这一星期,为我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傅们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及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使我少走许多弯路,得到了更快地成长。”

类似这样的“缄默知识”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以共情、聆听、对话的共同体学习方式,可以激活贴近实践者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缄默知识”升华为自我研究成果,形成扎根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