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怀念,一半遗忘
鲁迅,用战斗的笔书写一生,而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却饱蘸深情,回忆了悠悠往事。
从童年到中年,从懵懂天真到历经沧桑,《朝花夕拾》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尘封的往事,琐碎的日子,终究渐行渐远,让人遗忘。
然而,生命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刻,永远闪光。
童年,苦与乐都是成长。
每个人的童年,都珍贵而难忘,拥有很多快乐,也夹杂些许苦涩。
书中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曾让多少人艳羡鲁迅先生的童年。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这充满无尽乐趣的百草园,成为鲁迅儿时百去不厌、流连忘返的秘密花园,让人神往。
然而,即便是孩子,也不能每天都在乐园里度过,还是要品尝生活的苦涩。
“三味书屋” 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不久,鲁迅便从浪漫的百草园,被送往附近的三味书屋。
面对每天“之乎者也”的读诵、满满的枯燥课程、严厉的私塾老先生,还得时时提防戒尺、罚跪等,鲁迅唯一的慰藉是有同学相伴。
但随着年岁渐长,更大的苦涩还在后面。
父亲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也败落下来。
作为家庭的长子,鲁迅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他的生活,从天上掉落人间,从无忧无虑的大少爷,变成落魄忙碌、受人白眼的“小乞丐”。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然而,正因为年少经历的这一番生活苦难,让日后的鲁迅变得深刻而清醒,为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奋勇前行。
正因为曾经那弥足珍贵的儿时欢乐,让半生漂泊的鲁迅,内心总有一份笃定和温暖。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苦有甜,难得圆满。
当拥有幸福欢乐时,哪怕是母亲的一次拥抱,老师的一句称赞,和小伙伴的尽情嬉戏,都让人心中承载了纯粹的喜悦。
当身陷苦涩惆怅时,或者是一次误会、一次打击、一次变故,或者是不被重视、不被爱和看见,都让人产生长久的隔阂和挫败感。
哪怕成年以后,内心还是会隐隐作痛,轻轻叹息。
都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然而,童年只是人生的短暂驿站,无论悲欢,都是成长的底色。
如何在这底色上,学会珍惜、经受历练,书写好自己的故事,才是幸运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