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
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准备很多的豆子,顶多全是一种形式。
或许变了的节日,不止龙抬头。
记忆的寻找,需要身临其境,有一段匆忙的日子,好多被遗忘了。
具体记不清了,大概从哪年开始二月二没有那么隆重,确切的说是不再期盼了,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和上学有关,常年在外。当然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就是没有那么穷,好吃的东西遮挡住了期许。
不得不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要环境的衬托。就像二月二,当下几乎所有的纪念更像是“走秀”,出于好奇,出于跟风。没有经历,怎么能体会呢,就算是缅怀,也不知道从何虔诚。
小时候二月二,豆子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会把家里有的豆子,每一品种都炒上一些。
豆子我们一般会选择前一年的,也就是距离目前最近的豌豆,年成多了的没有新的好吃。所有的豌豆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干炒,一部分泡软了炒,干炒的酥脆,泡软的柔软,还方便用细绳子串起来。二月二就是炒豌豆吃豌豆的日子。大豌豆小豌豆茴茴豆,串起来的豆子用留着三月三吃,那个时候早已经风干,味道别具一格。
小时候对于这一天的期待,原因简单纯粹,那就是馋。豌豆就是零食。
今年要不是看朋友圈,我都忘记了。很巧的是,前几天我刚好炒了一些黄豆,也算是过节了。没有多么隆重,倒是清淡,没有母亲炒豆子噼里啪啦的声音,和刚出锅的豆子烫手。
原本说,打算约上朋友两三个,找一僻静小菜馆,叙旧话人生。结果忙完天都黑了,只好作罢,匆匆忙忙把家归。
记得有一次下班,搭顺风车遇到一个姐姐,说她已经连续加班一个礼拜了,每天都到晚上九点以后。然后我和她异口同声说了句,你说生活还要怎样?我们俩聊了一路,刚好也聊到了节日,我们小时候的习俗,逐渐消失,不是我们崇洋媚外,大多数时候好像真的顾不上。
当然,也有一个共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递,目前有些断层。
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朋友圈里缅怀和庆祝,也许都已经忘却了原本应该存在的样子。原本存在的零星,洒落一地。
我也不忘,象征性地剪去一点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