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胡氏胡人物小传
宿迁胡氏人物小传
胡景发
胡景发,安定堂宿迁宿迁胡氏第19世人,1926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裴圩乡的一个耕读世家,早年曾接受短暂的私塾教育,抗日战争期间就读于新四军四师开办的淮泗中学(原淮北中学),在抗日的烽火中碾转迁徙,边战斗边学习。战争的洗礼,将他从一名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共产党员,乃至高级干部。
1943年,年仅17岁,尚为在校学生的景发公,经过组织长期考验与考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44年正式分配工作,自此,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景发公一直从事军需及财经等后勤保障工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跨越敌人封锁线,将物资安全送至抗日前线,一切为了前线,为了前线的一切,转战于江淮河汉,多次与日、伪、顽军打遭遇战,通过斗智斗勇,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艰巨使命,为新四军立足江淮,定鼎华东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底撤至泗阳,1946年随大军北撤至山东,在国民党军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陈、粟等新四军将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得了莱芜大捷的重大胜利,是中国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以景发公为代表的后勤保障部队也功不可没。1947年下半年,景发公被调至救济总署,专门負责押运由宋庆龄转运的投降后的日军战略物资进入解放区。然后调至东北新四军办事处,负责华野干部及家属生活保障工作,使前线官兵无后顾之忧,为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初调至中共中央华东分局从事公安工作,先后接管了济南、上海两所警校,积极开展警员培训及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党顺利接管济南、上海等大城市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战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解放后,1950年任华东局公安部干部教育科、组织科科长等职务。1954年8月,因外交人才紧缺,被中组部选调至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专修外交一年,次年回中组部,先后任职于三处、一处。1980年任中组部干部四局副局长,次年任局长。1989年办理离休手续,1991年确定享受副部级待遇,1996年,坚持工作至七十岁,正式离开工作岗位,回归家庭,现年94岁。
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景发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工作上,一丝不苟,大公无私,组织上从出于对其家庭生活方便出发,多次安排他回家乡工作,都被其婉言拒绝,以免在家乡工作,人情难违,不便展开工作。在京为官,凡家乡亲戚朋友到访,虽然都热情接待,但从不裹夹私事,凡涉及地方事务,概不干预。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景发公革命生涯的又一特色。无论是在游击学校期间,还是在人民大学进修期间,最终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平时生活、工作的闲暇空间都用以读书看报,不断净化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能够更好地完成革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离休以后的景发公,时刻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多次回家乡调研考察、出谋划策,为泗阳的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倾注不少心血,近年特别关注与支持家族的八修谱事业,尽其所能地指导并资助八修谱大业!94岁的革命老人,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终于能为家族作点贡献来了却夙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