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

我信奉杨澜说的:人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长。所以在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时,对特蕾莎修女说的: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这句话有很大的触动。
一、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人生百年,及时行乐”,我不赞同享受主义但我赞同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人生百年,极其短暂,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消逝的。所以没必要在选择中行动与不行动之间焦虑和浪费时间,不如果敢行动,就算是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也不要让自己后悔。
因为,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这段话来源于尼尔.菲奥里。我认为这也是对“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的最好解释。
二、活出自己,活好自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有人说:不管我做什么事情,父母都反对。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提线木偶,就算自己有想法也逃脱不了父母的控制。以前我也有这样得想法,后来在一次与父母的交谈后中,我才明白,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过的好呢?他们控制你的原因,只是因为你还无法让他们放心。如我们所自喻的提线木偶,当脱离了父母的掌控后,我们连站起来都不能够。如此这般,父母怎么可能不去管你?就算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至少保证你衣食无忧,平平安安。这才是父母朴实的想法。
如果你有超越父母的能力,他们怎能不把你放飞?书中有这么一个比喻我很喜欢,分享给大家:
你把自己的梦想想象成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你和你的父母对于“你”这个公司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占有一定的股份,他们有权利发言表达观点,而你也有义务认真倾听,考虑。但记得在关于你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如果你能为你的股东带来收益回报,那你的股东还会反对你吗?
三、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可能有人会奇怪,第三段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标题,这应该和文章的主题是不一致的。但我觉得,如果再多加入一些励志语录并不能让这篇文章有所升华,还可能成为无力的鸡汤文,听过便忘。所以我按个人的风格加入了“不同”的第三段。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聪明的人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价格,蠢人则通过价值选择不合理的价格,最糟糕的是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价值,于是他只好按照价格来判断价值。
如买一件衣服,你是看中它的品质和舒适度,还是看它的价格呢?
如加入一个公司,你是看重对自身成长的帮助,还是看重当前的薪水呢?
如你的梦想,你是因为为了做自己而脱离管控,还是为了跟随潮流,为了脱离管控而脱离管控?前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后者这为了当前的价格。你是怎么看待你的梦想的呢?
我理解的梦想是,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用一句很成功学的话讲就是:幸福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因此我们的梦想要建立在精神信仰上,而不是物质财富上。如你的梦想是月工资一万,但当月工资一万时,你仍不会满足。如果你达到了月薪十万,或许你就该嘲笑当初的自己了。所以这种建立在物质上的梦想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这就是关注精神世界满足的重要意义。说到底,我们存在的意义是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升华,而物质只是我们达到幸福目的的一个条件而已。
如果你觉得你得生活出了问题,不幸福时。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的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是缺乏知足常乐的心态,就把将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人生就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所以一定要认清价值的意义,在行动中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