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对他越好,他越不爱你?
小琳终于离婚了。
丈夫孕期出轨,她居然忍受了整整三年,才下定决心。
从小到大,小琳都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性格乖巧,面容姣好,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之后在一家外企工作。
但是她选择的老公却让我们大跌眼镜。
其貌不扬、学历不高,没有任何让人看得上眼的地方。
只一点,对她好。
结婚之后,小琳对她老公简直言听计从。
本在事业上升期的她,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许多的时间和升职的机会。
怀孕后,小琳更是一度想要辞职。
幸而在周围朋友的劝说下,没有真的丢掉工作。
小琳孕期,老公出轨,被发现后破罐子破摔。
“你想离就离,看离了还有没有人要你,反正孩子我是肯定不要的。”
父母和公婆也来道德绑架,劝说她不要离婚。
小琳无奈,又忍受了整整三年,丈夫不仅不知悔改,而且变本加厉。
终于,两人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
“我可以忍,但我不能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忍。有这样的父亲,她迟早会成为另外一个我。”
说这话的时候,小琳正抱着她的女儿,满脸都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我分明是很优秀的,我分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我不敢。我怕别人不是真的爱我,我选择他的时候,我想的是,他一定是爱我的啊。”
因为幼年缺少父爱,小琳纵然成为了一个足够优秀的人,却不敢相信自己有资格得到爱。
只有挑选一个严重不对等的爱人,她才坚信,自己在被爱着。
而对方的一点点付出,就会让她觉得弥足珍贵。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有这样一句话。
“只要别人对我好,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好,我都忍不住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
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或多或少地都在某方面情感需求没被好好满足,以至于长大后内心缺爱,拥有和小琳相似的性格。
容易被感动,但同时又怀疑别人对自己的好是否出于真心。
缺乏安全感,总想通过很“作”的行为去证明对方无条件的爱。
忍不住讨好伴侣,以为拼命付出,就能换来好的感情,结果得到的却是对方的冷漠或逃离。
可经历多了辛苦的感情,或许你会发现,不管和谁在一起,不管在亲密关系中索取到多少爱,内心始终都有一个填不满的洞。
这是因为,缺爱的人,缺失的终究是对自我的爱,而非外界的爱,我们不可能把获得爱和自我价值,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
找到原因,想要解决就很简单了。
首先要花时间思考:
1.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跟周围的人相比,我是处在一个怎样的能力水平?
2. 我喜欢什么样的人?别人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让我感动?
3. 这些感动到底需要我做什么样的回报才是合适的?
比如拿我自己来说,跟周围的人相比,我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能力水平,外表、工作能力、人际关系,都属于还不错的水准。
我喜欢和幽默、有才华的人相处,我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所以别人的一些细节举动会让我关注、在意和感动。
朋友的举手之劳,一句“谢谢”和下次的同等帮助,足以。
朋友的锦上添花,需要费尽心思,记得回报。
朋友的雪中送炭,该是放在心上,涌泉相报。
一旦养成习惯,你就可以分辨出来:
对方帮了我小忙,我很感激他,我需要给他也提供很有利的帮助,也许我们有机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缺爱的人,必须经过刻意的练习,才能够有正常人“判断对方能够成为何等好友”的能力。
学会如何定义友情,定义爱情就是同样的道理。
心理学证明,在两性关系中,如果想要提高自己在男人心中的满意度,就要学会管理期望值。
期望值管理,很简单,仅仅是一个减法公式:
Happiness=Reality - Expectations 换言之,就是快乐=真实 - 期望。
假如期望值已经远远高过真实情况了,快乐值成了负数,而且差值越大,越让人不爽。
相反,如果能合理地管理期望值的话,双方都会很快乐。
就比如你对他的好,你不要一鼓作气的就把自己的全部付出,你要学会有收有放,偶尔给地对方一个惊喜。
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增加,对方对你的期望值就会越来越高,而你们之间的相处,也还会越来越融洽。
很早以前就有一句话:
他很爱你,但是你喜欢吃苹果,他把他所有的香蕉都给你,你还是不能生出欢喜,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缺爱的人来说,学会定义友情、定义爱情是非常难的事情。
但是,只要正视创伤并尝试自愈,那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你可以对一个人好,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你毫不保留的付出,丢了你最爱的人。
愿你能重新感受到爱的过程,用细致的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自己去制造,去给别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