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解释性框架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23人  绉文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讲究可证伪性,验证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可以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该理论命题就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理论预期,该论命题就是错误的。社会科学是可证伪的吗?答案是社会科学是不可证伪的。比如,有个历史学家写了一本书,阐释了明朝灭亡的原因。那么这个理论是可证伪的吗?由于明朝灭亡的事件只发生了一次,我们不能再弄出一个明朝进行对比,所以这个理论是不可证伪的。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它的命题是不可证伪的。

但是,不可证伪不代表它就是不可靠的。经济学里的各种模型代表一种解释性框架,这个解释性框架相当于一个范式,这个范式是科学家看待某个自然规律的集体眼光,相当于一个信仰。范式很靠谱,但是不可证伪。在自然科学中,如果出现了反列,该自然科学的理论就是错误的,但是对于解释性框架来说,就算出现了一些反例,你也可以说是其他因素导致这个反例,并不能立即推翻这个解释性框架。

当代经济学家,把市场比喻成互联网,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性框架。在二十世纪的时候,经济学家把国家经济比喻成一台机器。既然是机器,我们就可以进行调控。经济学家把国家经济想象成一台汽车,当经济发展放缓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踩油门的方式调控经济的发展。踩油门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实现,一个是增发货币,另一个是扩大财政赤字。这两种方式能增大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机器运行情况可以通过几个参数来描写,那么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也主要看GDP增长率、就业率、厂房、原料等等。机器是少数人设计出来的,那么经济也可以搞顶层设计。但是,把国家经济比喻成机器,这个简化的模型存在着问题。它假设所有人都生产同一种东西,完全忽略了劳动分工。如果把市场比喻成互联网。互联网特别讲究分工和合作,它从来不假定所有人干同样的事,它是人们各自干自己的事、互相做交易的地方。市场也是这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