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古月言兑(十四)——修手机的我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40人  自愈系小冰

        翻看着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对于自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历竟然能不停地扯扯扯,顿时觉得其功力了得!忽而又被一声呼唤打扰到,于是乎……

        邻居大叔在过去一见到我,就会说,“哎呀!你说,人活的有什么意思?我就觉得活着可没意思了。”我环顾这条巷子里和他同辈的叔伯们,在这上下午时分都是不会在家的。独独只有他,在家翻翻报纸浏览浏览网页,然后走出闷气的屋子,过来跟我讲,最近台湾政局如何如何,中央政府里谁谁下台了,最近又推出了怎样的政策,这对农民百姓该有怎样的影响。

      我看他有些寂寞的可怜,便和他应承附和上一些。不觉得画风急转,他又开始聊起了家里孩子的琐事,大女儿如何地花他钱却不懂得体贴;小儿子将来如何给安排,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孝顺他们;中间夹着的二女儿常常省略不说。可能这就是夹在中间的不存在感吧,大的很优秀,小的很受宠,二的就真如其二。我见过一些家里有三个孩子的,这样的情形还真不是个别。曾记得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一会儿的功夫我这位朋友已被他母亲叫出去好多回。似乎他的名字在他妈嘴里成了一个固定的词语,最适合放在“给我干嘛干嘛”的前面,觉得这样的句子说起来最通顺的合情合理。

        他常常在感叹了自家情况后,就会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你看你家就特别会教育孩子,你看你和你姐如何如何。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类的话题,他认为我作为一个孩子的体验者,同样具有发言权,并且还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让他信服的观点,否则和我的探讨应该会比翻报纸更要无聊的吧?一个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想应该不言而喻,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要么父母过于的溺爱孩子,面对他的问题,家长的反应不是由于孩子的犯错而感到抱歉,反而是找出种种他问题出现合理性的说辞,并且牵扯进无辜的其他孩子。比如为什么我家孩子在家表现很好,去了学校就不好了?为什么不惩罚其他的孩子,非要和我们家的孩子过不去?这般奇葩而荒唐的事并不少见,甚至还有比这更令人吃惊的事。或者父母是老实而诚恳的人,面对孩子的问题会流下无奈又无助的眼泪,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索性放开了手,图了心情的释然去打工劳作,为他准备升学嫁娶的钱。

        如何育儿便是好?为什么会有“别人家的孩子?”见过方方面面考虑自家孩子的家长,为他准备好了水站在教室外面怕他口渴,见过神情沉重地说我真的接受不了,害怕他想不开所以跟他妥协的;也见过独立成长的优秀孩子,神经发疯的母亲把父亲杀了,被人送到精神病院,被寄养在奶奶家踏实学习的。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便是在不断走向死亡,而在这条路上,我们不断地接触人与事,期间所形成的三观因人而异,而这个异便是人与人的差异,有好有坏有一个准则,基于道德,衡于法律。

        后来的邻居叔叔见了我,不再说日子活着多没意思的长篇大论了,而是变成了一连串简单地发问,你给我看看我这手机怎么回事?为什么无线连不上?为什么微信不能用?我便只好给他边百度边鼓捣这个内存只有2G的手机。在这期间,可能是要避免安静的空气,他便会开始续续地说,我昨天和两个四十多的女人聊天了,她们加的我,还提出了要见面,你说这些女的们是不是贱?这昨天还用的好好的,怎么今天就不能用了呢?我说,我给你删删里面的聊天记录清理一下内存吧,手机太卡了,影响了它的运行。他说,那赶紧的。看着他微信的聊天页面,昵称还是我当初给他申请注册时起的:忠诚的老公,于是手指点点,之后页面上的所有聊天记录便被清除了。

        也许日子太过于无聊,缺少了生活的兴趣,需要一些新鲜的刺激挑起一些波澜;也许日子太过于紧张,缺少了生活的闲适,需要一些短暂的愉悦让面部获得一丝触动。于是网络应势而生出了各种形式的“娱乐”,“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真的合理么?网络上一部分人批判现在的娱乐低俗化,没有任何内涵,只是一味地取悦哗宠;另一部分人则是认为平时的生活已经够压抑无味了,难道连看个电影听个相声都得去动脑筋摸索其中的深层内涵么?直播有利有弊,科技是把双刃剑,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想这句话是合理的。

        再后来,邻居叔叔的手机不再出现问题,应该是换了新手机的缘故,也应该是他不再热衷微信聊天而是转战到了今日头条的缘故。

        此时的我合上了这本苍白封皮的书,听到邻居婶婶说,过去你叔的手机老出问题,现在轮到我的了。你帮我看一下我手机怎么又连不上网了?昨天是让你看了一下说充电口坏了,让他修了一下,怎么又连不上网了?哦,他可能给你修的时候碰到了联网的零件。

        …… 

        看到这,其实你应该明白,我是这条巷子里最闲却最不无聊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