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馆不抱怨的日子师言师语

学会《非暴力沟通》中的4个智慧,掌控自我情绪,做沟通高手!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64人  哲学诗画

所有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

——《非暴力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很多人不会沟通,经常说着说着就吵起来。沟通这门艺术学好了,可以帮助我们成就很多事情,处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泰然从容,少些争端,感觉会好很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心中所想,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有时候人们会觉得,想要被别人理解,自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消耗巨大的精力。在这种沟通当中,自己觉得紧张难熬,同时也给别人造成了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有些人内心渴望被倾听和理解,为何却在沟通交流中使用暴力的方式,甚至是在面对自己所亲所爱之人的时候?相反地,另一些人为什么即使在相当糟糕的处境中也能保持从容友善?据统计,21世纪,人们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理与心理问题:慢性病发病率提升、抑郁、职业倦怠、压力过大……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长期存在也促使着我们更加关注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通过沟通技巧的改善来促进和谐的交流。

为了更好的学习沟通技巧,让我们在沟通中更顺畅和有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中的核心要点。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1934年出生在底特律的马歇尔·卢森堡本是一名犹太人。因为自身特殊的出身背景,加上一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他很早就开始了对种族冲突和种族主义的研究,并且致力于寻找暴力方式之外的沟通途径。畅销书籍《非暴力沟通》就是他的杰作。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女士,她说自己和丈夫每天都在吵架,她感觉自己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心理学家建议她在与丈夫交流的时候,尽量试着去体会对方的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女士说,他们夫妻的沟通真的更顺利了,他们不再吵架,感情也慢慢变得像以前一样好——可以说,这种沟通方式挽救了他们的婚姻。

卢森堡博士认为,人们对于沟通所达到结果的关注,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条件反射,却也正是大多数暴力行为的来源。因为过度关注结果容易导致我们忽略交流的质量。而非暴力沟通则倡导我们在沟通前先与对方建立一种心理上的联系,提前定义和保证双方的需求。它建议我们将交流环境的质量放在首位,而暂时忽略其结果,这样恰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所期待的目的。交流环境的和谐与融洽,让我们在沟通中能够保持自主性与独断性,即充分表达自身需求与欲望,同时又能考虑到他人需求的能力。

很多时候,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暴力和冲突已经悄悄滋生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之中。它们甚至已经弥漫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谋杀、语言暴力、滥交、职场冲突……,可以说暴力无处不在又形式多样。而其中最致命同时也是我们很难察觉的一种便是对于自身的精神暴力:在自身的体验与经历中感受到的,面对期待或恐惧时紧张、封闭或内在矛盾的情绪。

而非暴力沟通则需要人们用心观察和倾听,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暴力,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和爱。因此,非暴力沟通,又被人们称为“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

1,观察,倾听,说出事实而非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人类已经习惯了联结、协助、共同生活的状态,这种状态长久地存在于我们与周围人的相处和交流之中。而为了这种状态下的和谐有序,我们必须对他人抱有同理心。重视对方感受,在尊重和诚实的基础下进行的沟通,才能心平气和。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懂得区分观察和评论,区分事实和观点。

2,感受,确认自己和对方的情绪状态,清晰的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

我们总是喜欢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沟通起来才会觉得很困难。我们应该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想法,比如老公晚归,你可以表达你”难过“”悲伤“,而不是去指责他把家当旅馆,对方明白你的感受之后,沟通才能够顺利进行,而不是争吵。

对此,卢森堡说,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为了更好的说明说出感受的重要,在此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她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个说法很文艺,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妻子这么说丈夫,而丈夫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觉得委屈并退缩,一段时间,完全不搭理妻子。这样,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和冷漠了。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最终妻子直接向丈夫清晰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感到孤独,希望你多体贴我。”“感到孤独”就是妻子的真实感受,这样说,丈夫明白了妻子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夫妻二人最终重归于好。

将自己对事情的感觉清晰地表述出来,不仅能促进双方感情的交流,还能够提高沟通的质量。

3,需求,说出引发感受的需求。

人之所以会感到难过痛苦,是因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什么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你没有表达出来,我们必须要说出来,对方才能够明白。

我们为什么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卢森堡博士说每个人的成长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被迫的,觉得自己为别人牺牲了很多;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总是推卸责任,让别人很讨厌;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只有成为了生活的主人,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而正确掌控情绪,才会自然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4,请求,说出具体要求。

中国人的性格中带有很强的内敛性,这导致了他们经常说“不要什么”,而很少去说“要什么”。比如对待孩子,当他顽皮捣蛋时,你最好少说“不要……”,而应该指出“你要……”。比如对待爱人或朋友,当他们出现明显的错误时,你应该及时的提出“你要改正”。当你影响你工作或学习时,你可以直接说出“你要安静些,别打扰我”,而不是指责他“不要怎么怎么”。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越具体越好。

暴力沟通的4个祸根来源:

1,道德批判

总是用自己的道德善恶标准来评判他人和世界,因此事先就带有一定的自我偏见性,容易以偏概全,以自己之建议先入为主。

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他人,而事实上,道德更多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强加给别人。一个过度道德化的社会是可怕的。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2,一味比较

总是把自己和别人做横向比较,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很多的痛苦和烦恼都来源于比较。卢森堡博士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3,回避责任

当问题来临,当该你承担的责任出现,你就应该勇敢面对它,而不是回避、逃避,一旦回避责任,人的脾气就很容变得脆弱,因此导致暴躁。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4,强人所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做事时一旦我们强人所难,对方就会拒斥,给你造成各种压力和抗力,这样对沟通和交流就会造成各种情绪和心理上的阻碍。

强加给别人的,永远是不自然的,因此也往往是一虚假的道德绑架,并不会让人信服和听从。

这四种暴力沟通的方式,虽然表现各异,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沟通中,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用评判、批评、命令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在沟通中,我们最好是避免这几点,才能够真正做到非暴力沟通。

结语——

人们本可以达成有效的沟通,却会因为理解上的偏差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么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非暴力沟通”其实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我们可以去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态度和看法,试图理解问题对于他们而言的意义,并且把握他们内心的衡量准则,真诚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能听到他的内心,从他的角度来看问题,察觉出其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并且准确地把握他的情绪起伏,那么我们一定能找到与他人正确沟通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