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严肃历史,八卦故事人物

麈尾 羽扇 | 谁为一挥军

2022-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水何清澄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执羽扇,庞统执麈尾

历来,诸葛亮的形象被定格为手执羽扇,头戴纶巾,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本指周瑜,而后世逐渐将“羽扇纶巾”转移至诸葛亮身上。说他手执羽扇,出自《北堂书钞》引晋代裴启《语林》“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而学者孙机在《文物丛谈》中指出,诸葛亮所执应为麈尾,据宋刊《艺文类聚》引《语林》之言,与《北堂书钞》有所不同:“诸葛武侯与宣皇在渭滨将战,宣皇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宣皇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此处是“毛扇”而非羽扇,宋刊《太平御览》引《蜀书》也作“毛扇”。

毛扇是麈尾的别名。释藏《音义指归》引《兼名苑》:“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皆看麈所往,随麈尾所转为准,故古之谈者挥焉。”由此可知麈是领队的大鹿。动物学家谭邦杰说,麈其实就是驼鹿,尾毛较长,古人将其夹在扇柄中,即麈尾,因为轮廓像扇子,又叫麈尾扇。《南齐书·陈显达传》称麈尾扇是“王、谢家物”,意谓世家豪门用物。因其用独特的尾毛制成,也叫毛扇。魏晋时尚清谈,手执麈尾有“领袖群伦”之意,渐成风气。

成都武侯祠中的诸葛亮塑像

学者周一良的观点与孙机不同,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他认为诸葛亮手执羽扇,原因在于《晋书·顾荣传》:“荣麾以羽扇,其(指陈敏)众溃散。”梁简文帝《赋得白羽扇诗》云:“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亦指顾荣手执白羽扇指挥军队。另外,《陈书·高祖纪》“公赤旗所指,袄垒洞开,白羽才㧑,凶徒粉溃。”《北齐书·陆法和列传》中亦有“法和执白羽麾风,风势即返”一语。萧绎《金楼子·序》“而侯骑交驰,仍麾白羽之扇;兵车未息,还控苍兕之军”,其《别荆州吏民》诗亦云:“玉节居分陕,金貂总上流。麾军时举扇,作赋且登楼。”因此,周一良认为,白羽扇为指挥军事战斗的标志。又见汉武氏前石室画像有人手执形似羽扇之物,旁题“齐将”,可见以白羽扇指挥战斗,后汉时就出现了。程大昌《演繁露》引《语林》及《晋书》,“是皆特持羽扇,以自表异,而令军众瞻求易见也”,谓之所以使用白羽扇,因其颜色鲜明,容易识别。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唐代麈尾,毛残,盛于黑漆匣中

然而孙机提出,顾荣等执羽扇,与诸葛亮执麈尾,两者有着地域及时间的差异。汉末前,史载羽扇未尝有见,而羽扇创始于吴地。晋江逌《羽扇赋》称“惟羽类之攸出,生东南之遐嵎”(《艺文类聚》卷六九引)。晋傅咸《羽扇赋·序》:“昔吴人直截鸟翼而摇之,风不减方圆二扇,而功无加;然中国莫有生意者。灭吴之后,翕然贵之,无人不用。(《世说·言语篇》刘孝标注引)”晋嵇含《羽扇赋》:“吴楚之士,多执鹤翼以为扇。虽曰出自南鄙,而可以遏阳隔暑。昔秦之兼赵,写其冕服,以赐侍臣。大晋附吴,亦迁其羽扇御于上国。(《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由此可见,羽扇是吴时特有的,可谓“闾巷之物”。而西晋平吴之后,羽扇是否流传?据陆机《羽扇赋》:“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意谓执麈尾的诸侯,轻视羽扇,同时也轻视南人。《历代帝王图卷》中孙权手执麈尾,可见其时麈尾才是高贵的代表。更何况,其时蜀吴正交战,纵使羽扇已通行,诸葛亮理应不会当众使用敌国的仪饰。总之,关于羽扇与麈尾的区别,还有待于更多史料及实物材料的探究。

宋代词人姜夔手执羽扇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周瑜正是吴人,他执羽扇这点,苏轼在落笔时,想必不是偶然。理宗开庆元年(1259),吴文英在送别友人翁孟寅入幕贾似道时,写下《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玉麈生风,貂裘明雪,幕府英雄今几人”,“玉麈生风”即摹写贾似道的儒将风度,以拳拳之心盛赞翁孟寅沙场效国,“朝驰白马,笔扫千军”,并勉励他道:“贾傅才高,岳家军在,好勒燕然石上文。”以岳家军比拟贾似道统帅军马,定能功成而返。而翁孟寅以《摸鱼儿》应之:“卷西风、方肥塞草,带钩何事东去?月明万里关河梦,吴楚几番风雨!江上路。二十载头颅,凋落今如许。凉生弄麈。叹江左夷吾,隆中诸葛,谈笑已尘土。”满是山河梦断、狂澜难挽的忧虑,更有管仲、诸葛已作土的悲凉。不过,运筹帷幄,儒将挥麈,在吴文英及翁孟寅看来,是达成共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