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用户体验?
写在前面 : 知易行难。
判断什么是好的或者优秀的用户体验,其实并不难! 标准就是一条:超出用户预期,就能创造出好的用户体验。
体验和预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通常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提前有一个预期。哪怕是一个突然而来的临时事件,你也会在瞬间对它有预期。 产品达到或者符合用户的预期,用户并不会有特别的感觉,这样的产品就是及格的产品。但是如果低于用户的预期,让用户产生负向情绪,比如生气、不爽、产生挫败感等,就是一个用户体验差的产品。然而如果超出的用户的预期,用户得到的比预期的更多,就是一个用户体验好的产品。用户体验差或者用户体验好,都会被用户感知到,并有可能引发用户的传播行为。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用户的面前有一道门,一伸手把他推开了,符合用户的认知和预期,这就是一个符合预期的产品,是一种正常的用户体验。用户不会对这里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换一种场景,用户前面有一道门,一伸手意外没有推开,而是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才把门推开,甚至不小心伤到手。这就是一个体验比较差的产品。但假如用户前面的这道门,在用户准备推门之前,自动打开了,或者有服务员主动帮用户打开了,那么这就是超出用户预期的一项产品或服务。 对于这个用户来说,这就是一个好的用户体验。不管是很难推开,还是意料之外的自动打开,用户都会留下印象,并成为之后向身边的人吐槽或者赞扬的话题。
代价-酬劳理论,相同的代价得到的酬劳越大满足感就越大,体验当然就越好。如果酬劳已经大到超出你的预期,满足感已经爆棚的时候,就是优秀的用户体验。
所以,方法很简单。标准就在那里,就是用户的预期。只要了解到用户的预期,并且想办法去超出他的预期,就能创造一个好的用户体验!
当然基于这个原因,创造好的用户体验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在结果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用户的原有预期,也能达到带给用户良好用户体验的目的。比如你去买非常喜欢的一件东西,导购告诉你可能没货了,要再等很久才能补货,深深的降低了客人想要得到他的预期,如果这个时候他意外从仓库翻出来最后一件,客人能够马上买到了。客人就会很开心,也给客人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不过,这种方法终究不会带来实际上的增量,只是利用了用户的心理落差而已。
预期来自哪里,如何定位预期?
随之而来,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用户的预期来自哪里,如何了解用户的预期? 我个人的理解是:用户的预期来自过往的知识与经验、同类的对比;人的自然本能;需求的迫切程度。 我们能不能找到用户的预期?
这里简单说一下,过往的知识与经验、同类的对比很好理解。用户的知识与经验决定了用户所认识的世界,对于一个果粉来说,拿到新iPhone时的对iPhone的基本操作是有预期的,比如Home键用来返回。同类的对比也很好理解,对于一个习惯了视网膜屏幕手机的用户来说,他花费相似的代价去购买另一款手机时,他自然也会预期那款手机也应当配备视网膜屏幕。(这里只做简单的举例,当然他的其他知识与经验,也可能会让他产生不同的预期)
预期还会来自人自然的本能。当用户面对陌生的事情,仅仅依靠过往的知识与经验无法做判断时,用户可能会加上自然本能的因素在里面。
需求的迫切程度也也会影响用户的预期。需求越紧急,用户的预期也就越迫切,甚至会影响到用户的合理预期。一个坐在公交车上赶时间上班的人,会迫切的预期每个路口都是绿灯。一个在赛场上处于劣势的球队,求胜心更切,他们对球员的表现往往会有更高的预期,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本队某个球员犯下低级错误甚至没有上佳的表现,都会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相反在正常状态下他们则没有这么高的预期。需求越紧急,预期就越迫切,如果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用户的负向情绪就越容易产生,体验就越差。
用户的预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逐渐变化的。过去满足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现在可能已经达不到用户预期了,自然也就不能更用户创造良好用户体验了,人们以前对手机的预期,可能就只是打电话、发短信,但现在我们期望手机可以做更多。
不同的人的预期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说某些人难伺候,处女座都是奇葩等等。往往是源于这些人的预期更高(更奇怪),高(奇怪)出一般人的正常预期,就会产生这个人比较难伺候,或者是个奇葩的感觉。这个就是用户需求定位不准 或者说 虽然定位准了,但是实际上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所以基本上来说,对于做产品的人而言,找到目标用户的预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分析产品的目标用户的预期是什么,其实可以做到这一点。
预期的核心基础
当然非常关键的一点,用户体验的基础是用户需求,超出预期的基础也是用户需求。首先得了解用户想要干嘛,再超出他的预期。必须得看看,你这个产品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再超出他的预期,再给他优秀的用户体验。如果连用户需求都没有正确了解,产品连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目的也完不成,那还谈什么超出预期,谈什么用户体验。比如一个非常渴的人,他需要一杯水,你给了他一双非常舒服的棉拖鞋,他不会买你的账的。你这双棉拖鞋做的舒服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创造好的用户体验一定是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
所以,问题来了,在哪些方面超出用户预期呢,如何超出用户预期?
产品可以在哪些方面超出用户预期?非常多的方面啊,最简单的可以直接目的上超出你的预期,比如“双十一”,那就是直接打5折啊。原来100元的东西,转眼变成50元。这个体验就非常赞了。这个时候,他其他的体验差一点,比如物流慢一点,用户可以接受呀。反而这个时候,由于提前预知,用户 已经降低了对物流的预期,如果物流能按正常的时间到,反而是超出预期的体验。 也可以在交互上超出用户的预期,这里就有很多人性化设计的案例了,比如根据光线的明暗来自动调节屏幕的亮度。又比如当年红极一时的path,创造性的发明了新的交互形式,超出了用户的预期,形成了很不错的口碑。当然也可以在视觉上超出预期,在场景设计上也可以超出用户预期。在宣传推广上也可以超出用户预期。在非常多的方面都可以超出用户预期。
一个产品从开始至结束,从线上到线下,从前端展示到后台逻辑,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体验点。每一个地方也都有超出用户预期的可能。而不管是在哪一个环节,超出的用户预期,都有创造口碑点,成为优秀用户体验的可能。 用户体验也绝不仅仅是在交互、视觉这些层面。
整个链条上都可以成为口碑点,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应该在哪些方面投放精力,超出用户预期。 我认为关注点应该集中在和用户需求关联紧密的地方,换句话说,不同的用户需求,产品经理的关注点和体验打造点应该不一样。和用户需求越紧密的预期对体验的影响越大,而对用户需求越疏远的预期对体验的影响越小。比如对于一个电商产品而言,用户的需求是购买产品,那么用户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物流速度等方面的预期和自身需求联系很紧密,所以在这些关键方面超出用户预期,对用户的体验影响就很大,就可能成为口碑点。而对一个电商产品而言,版式设计、字体大小、颜色调整这些方面即使超出用户预期,带来的冲击也比较有限,成为口碑点的机会也相对少,因为这些和用户的核心需求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再比如那个非常渴的人,他的体验点在于水给的是不是及时,水的量是不是足够。
如何超出用户预期,就是要在了解用户预期的基础上,花更多的心思与精力,去揣摩去研究,等待那灵光一现的时刻,把用户内心想要但又不敢要,内心想要但自己又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找出来,奉献给用户。等待用户“哇”的一声赞叹,那就是了!
双十一,天猫做的是5折,但人们内心更想的是1折,甚至是免费,有没有人可以做出来。同样的,旅行,景点门票同程做的是1元,但我想要的是 1元不要那么辛苦的抢,有没有人可以做出来。这些都是最浅显的超越预期的想法,他们很浅显,很容易想到,但是同时也很难实现。还有很多超出预期的产品,不是那么浅显,但也不那么容易想的到,却一样能够超出预期,创造口碑,比如微信摇一摇,比如amazon、凡客的退换货政策。
一定一定要回到用户需求那里,用心研究,要到等待那灵光一现的时刻,要么把那些别人不愿做、不敢做的脏活、累活做出来。就可以打动用户,超出预期,创造体验,形成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