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填志愿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践行群114班写作组
路一直在

又到一年高考季。自己离高考将近20年了,整体记忆已经模糊,但一些细节却如黑夜中的灯火反而格外凸显:妈妈熬的甜甜的糯米红枣粥,语文考试时的慌张失措,写作文时的脑洞大开,以及填写志愿时的纠结。

填报志愿的时间点在不断演化中。我那时是考完后成绩出来前填报志愿。虽然比之前的先报志愿、后考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和后来出成绩后再报志愿的做法相比,风险和运气成分还是要大很多。从估分到填志愿,简直就是记忆力、心理学、概率论、博弈理论、未来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和综合素质的大比拼。可还没进入大学的我们,以上很多知识都没学呢。记得大约是考试完一周后,学校发放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有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本省招收计划,90年代末当时的互联网还不普及,信息来源比较闭塞,老师、家长和亲朋好友的建议成了很多人的参考依据。我当年听从了伯父的意见,选择了一所以工科见长的西部高校里相对热门的文科专业。多年以后,堂哥还曾多次拿我填志愿时的情形打趣,说我当时想学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南京大学的确考虑过,是否考虑考古专业就不记得了。

近年来,亲戚就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事宜咨询过我几次,而我的回答感觉对方都不太满意。有两次印象比较深。第一次相对较早,当时自己思路也不清晰,想到自己的意见可能影响一个少年未来的求学之路,思想包袱比较重。还有一个隐情,之前听到的一件事给我的压力不小:多年前,一个表姐成绩很优异,初中毕业后,听从一个远方亲戚的建议报考中专并选择了商科,结果毕业后赶上社会环境变化,中专不再吃香找不到工作,我舅舅因此还和这个亲戚闹掰了。所以当亲戚用急切望着我,希望我给出真知灼见时,我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而当我只是给出一些看似模棱两可的意见时,我能感受到对方溢于言表的失望。第二次是两三年前,我给的意见主要有两点:第一要看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第二是如果是想毕业后就业,不推荐上英语专业,理由是英语只是一个工具,无需当作专业学,把英语和其它专业结合起来更好。

从以上看出,我对高考填报志愿,有些思考,但不够成熟和深入。

直到最近看了吴军《见识》一书,其中有一章叫“大学之道”,开篇重点讨论的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文章核心观点就是:填报志愿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因素,除了大家常挂嘴边的学校和专业外,还有城市,并且从重要性来看,城市>学校>专业。

求学城市首选北上广深和几个教育资源丰富或/和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如南京、武汉、杭州、成都、西安、哈尔滨等。理由有:第一,这些城市教育资源或/和经济资源占据优势,而身处其中去感受,去融入它,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第二、这些城市好企业多,相对而言,就业机会也多。以深圳大学为例,深圳大学虽然实力一般,但进腾讯工作的人很多,“地利”因素显现的很明显。第三、很多知名企业招人也会有重点,一般只会去以上重点城市去集中宣讲和招录人才。因此,城市的集聚作用十分明显。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学校,它排在专业之前。理由:第一,大学本科主要培养的是通才教育,好的综合大学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较丰富,第二,好的大学学生总体素质较高,学习氛围较好,也有利于学生成才。第三、大学的名气还是对毕业后的就业造成一些影响。相比而言,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

第三个需要考虑的才是专业。专业虽然重要程度在三者之中排最后,但选择也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首先是找到国家层面的大机会。吴军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他自己的,由于赶上了近30年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学计算机的他获得了很好的职业发展。一个是土木工程专业,20多年前土木工程在清华大学各专业中不被看好,录取分数很低,但后来赶上国家基建大发展,学这个专业的人后来都发展的很好,甚至好过全世界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对于后续的发展大趋势,他提到了中国的国际化。

2)其次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本科最好选择相对高势能专业,比如:想必金融经济学,数学是高势能专业,这些专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后续转专业很有优势,而低势能专业转高势能专业则绝无可能。

我本人是基本认同以上方法论的,但有几点说明如下:

1)吴军老师的方法是针对中国学生和中国社会整体情况所做的一般性分析。个别特殊情况另当别论。如果你是教育无用论者或者认为教育体系失败,那以上方法对你也许价值不大。

2)同时,吴军老师的观点又是基于对社会实际情况所做的理性、冷静的观察,并参考了美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比如不避讳社会阶层的客观存在。吴军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考生的家庭背景,同样选会计专业,对企业家的子女而言也许就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如果要继承家业,做大做强,需要的是大视野,而对工薪阶层而言,也许就是一个好选择,因为有机会获得一个技能,作为职业发展乃至后续社会阶层提升的基础。

2)教育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大部分学生城市、学校和专业选三个方面无法全部满足(学霸除外),因此,这时我们要摆放好心态,以开发自主的态度学习。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学习知识变得更加方便,网上各种大师公开课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人生是一个长跑,迈入大学仅是意味着开始一段新的求学之路。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这意味着真正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以几年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 ”(我们无法改变发到自己手里的牌,但如何打好它却掌握在我们手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