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哲思

人间烟火-“丼”

2021-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小青和一句顶一万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口味。
外甥小时候喜欢吃面食,长大后自己在家做卤肉饭、香菇米饭...
儿子上了小学就喜欢上学校的大米饭;年底疫情期间,写完作业就琢磨吃米饭,自己炒西红柿鸡蛋,自己炖鸡翅、自己炒菠菜....还经常看《家政女皇》《回家吃饭》等美食节目。

我给他说:“做饭不是一定按照谁的标准来,自己感觉顺手就行;如果自己在做饭过程中还能收获快乐,无论饭做成什么味道,你都会感觉非常爽。”

他光做鸡翅就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清水炖、雪碧炖、黄酒炖、黄瓜炖、阿胶炖、白砂糖炒、蜂蜜炒......在他尝试用止咳糖浆炖鸡翅的时候被我果断制止。在菜品味道营养和做菜过程之间,我愿意让他感受多种过程。

一次我俩看蔡澜《学会浅尝二字》。
蔡澜说到了日本亲民便当“丼”。
“丼”类似于我国北方的“盖饭”或盒饭,日本的丼做的更精致一些。米饭盛到碗里,浇上一勺子炸鱼虾或者一块猪排或鸡肉鸡蛋,上边再盖个盖子。放炸鱼虾的叫天丼,放炸猪排的叫卡苏丼,放鸡肉鸡蛋的叫亲子丼...加碎牛肉汤菜的叫牛丼。

二战战败后日本人民极度穷困,杀了牛之后附着在牛骨、骨缝的那点牛肉舍不得扔,就一点点剔下来,连同骨头扔到锅里长时间炖煮,过程中加上洋葱和豆腐。牛拆骨肉炖豆腐和洋葱,鲜香异常,拌上胖嘟嘟、热气腾腾的蒸大米就成了牛丼。可以说“牛丼”的出现,在那个时期救活了一代日本人。

几十年过去了,“丼”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变化,成为全日本国民一日三餐的便当盒饭。虽都是盒饭,相信日本人的匠心会把丼做成艺术品,味道远超我们的盒饭。

儿子看完说:“牛丼是穷苦人民为了把生活过的更好才发明的,从做饭上看日本的确是个节俭到极致的民族。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饭不是做山珍海味,而是充分使用家里的食材,争取做到最好吃、最有营养。”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能说出这个角度,我很开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