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光

《性格与人生》-南怀瑾 读书有感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望日莲2012

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再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性格与人生》是我读南老先生的第一本书,文中通过不同的阶段和经典故事分层次阐述,告诫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世。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与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书中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解释性格与人生的关系。

 一、由成败看人性

人生的结局不同往往会反应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回过头来,很多事例总结可以让我们引以为戒。我们研究历史上的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但是能立马改变的并采纳的人少之又少。刘邦和项羽就是鲜明的对比。项羽的胸襟只在富贵以后,给江东父老看看他的威风,否则等于“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对比之下,刘邦大定天下以后,他要定都洛阳,但齐人娄敬却劝说他定都洛阳不易于稳固江山社稷,有理有据,刘邦听取之后不仅改变初衷,反而赐予娄敬黄金并封官。 文中提到,人的心理行为,应该经常自我检讨,“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如果不随反省,就会犯错,而心理反省对道德修养的重要,就和称与尺在权衡上所占的分量一样重要。一件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也都是这个样子,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 而一个人的心里,更应该如此,经常反省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所以需要经常复盘。

二、由死亡看人性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对死的处理,对于应该死或不应该死的决定,不但要有大勇,还要有大智。 文中举了蔺相如在覃婷和秦昭襄王争论抗衡的时候,不把和氏璧交给秦王,而是手上捧着和氏璧,眼睛看着柱子,准备与和氏璧一同撞毁似的。蔺相如没有武功,但那一种情势的最后结果,不过是被杀头而已,所谓除死无大事。可是,人在这种情形下,能做出这种决定是最难的。胆子小,拿不出勇气来,最后还是死,而且死了还挨骂。由此看蔺相如的智慧、修养,才是智勇双全。

三、由处事看人性

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生活才有希望。 人生都有起伏跌宕,同样看到落花,不同性格的人,就有不同感受。而且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个部长级的朋友,曾经位高权重,现在已经有七八十岁了。现在这位朋友生活拮据,蛮穷的,但他常说世上两个字,只能允许自己有一个,决不能同时拥有两个。那就是“穷”和“愁”。即使再穷也要抱有幻想和希望去生活,社会上贫病交加的人甚多,要想心里上不再添愁,这个修养就相当高了。

 四、由勇气看人性

孔子说:“勇而无礼则乱”。 人的个性能小心固然好,但过分小心就变成了无能、窝囊,什么都不敢动手了。然后并不是有冲劲,容易下决心,有事情就做,就算得上勇气,如果内在没有好的修养,即使再有行动,也容易出乱子。

 五、由进退看人性

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名相。他的道德、学问都很有修养。他三次上台为相,并没有觉得了不起,一点也没有高兴过。三次下台谢官,也没有难过。 人生的舞台起起伏伏,上台和下台之间,尽管修养很好,也很难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然而,上台终有下台时,老师站在台上,永远咽下去就没有意思了。

       通读本书不仅知道了很多历史典故,还通过这些小故事读到了很多人生哲学和生存法则,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在显示一个人的胸襟、气魄、智慧等各个因素,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精进,能够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必将会得到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