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在深度工作中寻找人生意义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某厂区门口的牌子上出现了一句深刻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其后又出现了不少与此类似的促进经济生产的流行观念。尽管这句话后来受到无数人的热烈追捧(工商业界人士最为信仰和拥护),同时也被一些人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的生命的确是由分分秒秒的时间连接而成,甚至可以简化地说:生命就是时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去利用这些时间呢?人应该用这时间做些什么事呢?对此,人与人之间便出现了差异和分歧。比如,有人追求现实意义的成功(如争取权力、财富),有人追求留名身后(如著书立说)。在时间分配上,有人虚耗岁月,将其浪费在许多无意义的事情上;有人则充分利用时间去思考及做实事。
有时,为了更好地挖掘某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就不得不去研究与此相关的历史上下文。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耻辱之后,建立了新中国,的确算是丰功伟绩。但中国真正的崛起,应该归功于始于1978年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最初以深圳为实验试点,后来有一句话——一夜崛起一座城,完美证明了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性。随着一个个前所未有的神话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上演,往日百废待兴的古老中国也逐渐换了新颜。如今,已然以全新的风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经济的迅速腾飞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社会问题的突显。任何时代都有其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困境。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互联信息化对社会的强力推进,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和考验日趋严峻,诸多问题形成了对人类身心的多方面围困。社会气氛趋于紧张、生活节奏加快、社会道德严重下滑、人情日渐疏离、人心浮躁难安……
以这些时代背景为幕布,就不难理解今日社会细胞的运作方式。人们一面或适应或被迫地向前奔跑,一面又渴望安宁与缓和的生活,他们极度需要各种“真理”的指引与心灵的慰藉。
自然而然地,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教育培训机构、鸡汤励志类文化以及生活指南类作品应运而生,大有燎原之势。这些现状的确在治愈人心、疏解生活压力上做出了不小贡献。然而,更重要的是,人应该培养一种严肃的批判精神,自主做出选择。
近些年来,生活指导类书籍大肆风行。鱼龙混杂,其中充斥着大量内容低俗、质量欠佳、观点偏颇、故意歪曲生活价值的作品,对人的精神与社会文化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垃圾文化”尤其值得读者留意,所以,作为渴求真理的读者,真是应该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我们应该果断、热情地拥抱那些真诚的作者,学习践行那些实事求是的理念。近来阅读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的新作《深度工作》,微微感到了作者的严谨和用心。相比同类书籍,这本书具有更丰富、详实、客观的理论支持,它所介绍的深度工作的理念也是大多数人所急需的。
《深度工作》基本可以说是围绕当下的知识工作者展开的。我早先接触“知识工作者是现当代的主要生产力量”的观念,源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此,卡尔·纽波特看来是极为认可的。他在这本书中全面分析了使知识工作者深受其害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尤以各种互联网工具的负面影响最深。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直至今天,互联网社会已经全面形成。它给人类所带来的便利是空前的,客观地说,生在这个时代也是无比幸运的。不过也不能太过乐观,因为它带来的各种产品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等正在以某种隐晦的方式割裂着社会的整体,隔离着人与人的连结。而最为强大的互联网文化也正在猛烈冲击着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打造着一个冷漠的世界。
简单说来,就是人类正在缓慢地被环境物化。他们身临困境、不知所终,既缺乏对自我的认知,也缺乏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因此,变得越来越浮躁。
客观地说,《深度工作》这本书是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向人们传递专注的工作精神。作者认为,有两类人注定会成功:“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各种翘楚。”并且,他讲到了两种关键的核心能力:
1.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在工作质量与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倘若要达到精英的层次,必须依赖两种因素,如下公式: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虽然如此,观点明确而又实际,但人由于受到互联网环境的极大干扰,往往流于肤浅工作。
肤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对此,作者分别从神经学、心理学与哲学角度做出了解释。面对手机、电脑、电视等事物,人容易陷入过度的娱乐困境。时间被割成碎片、注意力分散,也就很难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项任务中。
书中有这么几段叙述,很值得留意:
契克森米哈赖(心理学家)有一种心流理论:“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科学作家加拉格尔总结道:“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仔细想想,的确很有道理。)
科学家也在努力探索人类解决问题取得成就的科学原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的原因与髓磷脂相关,它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
以上这几段内容从不同领域的研究理论出发,充分证明了专注力对人工作的重要性。另外,今天的人类往往过度依赖于网络,致使他们经常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书中有个概念叫注意力残留,这样阐释道:“人在完成一项任务,切换到下一项任务时,有一段时间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受上一段任务的影响。”这个实验结论支持了高度专注会带来更大收获的说法。
既然知道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也了解了注意力分散对人的极度危害,接下来就该学习如何才能摒除外界干扰,做到深度工作。讲到实践方法,书中有四项准则:
1.工作要深入
2.拥抱无聊
3.远离社交媒体
4.摒除肤浅
虽然作者借助分类阐释的形式,但这四个部分彼此略有重叠。我认为应该综合概括成以下几个论点:
※ 分清工作的轻重,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 认真对待时间,合理分配
※ 学会自制,减弱对网络的依赖。
※ 养成深入工作的习惯,持之以恒。
如果仔细思考,不论是书中讲述的如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新闻记者哲学,还是习惯化、有成果的冥想、采用二八法则、戒掉社交媒体、认真计划、弱化与他人的联系方式,基本都可归于以上四个方面。不过,分析问题并设计方案是容易的,实践起来却很不容易。当然,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我十分认同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所分享的“深度工作”的理念,而且受益良多。他在结论中讲述了自己十多年来深入研究并实践深度工作的经历,借此在工作与事业上取得了引人羡慕的成绩。为读者很好地呈现了“深度工作”的益处。
综合上文,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的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在社会压力逐渐加剧的当下,人心浮躁,这样的一种关怀可谓一剂良药,有如甘露之于旱苗。
对于某些书,意外邂逅,会有欣然一笑而相见恨晚的感觉。显然,这本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