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哪里黄土不埋人
2019-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河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有来路不明的流浪女性,在村子里的鳏夫家落脚。
究其原因。有的是孩子娶上媳妇儿后,就把当娘的撵出来,前提是没有父亲。有的是受不了丈夫的日复一日,拳打脚踢的虐待,流落到了这里。等等不一而足。但凡有路可走的人,决不会走这条路。这条路也行,比走黄泉路强一点。人前有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女人们,从村东头的大路上走来,走到一家门前要吃的。于是那家主人一直从哪里来问起,到介绍人家,统共得留住几日。几日后,若女人没相中到主人家借锄头的那个男人,就走上了村西头的小路。若相中了,便去借农具的那人家里过活去了。这其中绝无拿绳子捆绑着女人的手硬拽去的情形。
本地的“夫家“,多在壮年。年轻时由于长相不出眼,或者家中的亲朋好友,没有在正经说媒的年龄给说上媒。结果耽误了婚事。
女人们虽高矮胖瘦不同,但都是中年妇女。背一个小包袱,里面放几件衣服,一副碗筷。
其中有一个人称“老何“的,高大利索,洁净。她却只是行走。丈夫走了,孩子们成家了。在此地一段时间以后她又出发了。“回去干什么,不回去。“她说。“就这样一直走。“
也有一个白脸妇人,她目光涣散,头顶着被丈夫扯着撞墙的,稀疏的头发。掀开衫子,身上是一块块的於青,还有利器所伤留下的疤痕。
这些女性,鲜有在本地过成日子的。月把或十几天后,她们又迈开自己的双脚,踏上了流浪的道路。当然带不走钱财。顶多带走“夫家“给买来的少许衣物。
她们留下的后话,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们,得讲个小半年。讲她的儿子媳妇儿是怎样地不待见母亲。讲她丈夫,是如何像打小兽般打她。讲她们迥异于本地的口音。讲她们奇特的饮食习惯。讲她们节约粮食。讲她们对“夫家“的种种失望。
重新的出走,是又走向苍茫。走向辽远。就像鸟儿寻找一棵树,鱼儿寻找一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