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错综复杂之修齐治平
前文中反复提到“修齐治平”,不知读者是否有这样的疑问:
什么是国治天下平?什么是理想社会?
实现理想社会是将来时、过去时,还是正在进行时?
我们从小听大人讲故事,总认为存在一个理想社会,当然它的名称很多,比如:共产主义社会、自由社会、民主社会、极乐世界、天下大同、天堂、天国、天宫、彼岸等等。总之那里的人都不会死,都有吃有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官话叫做按需分配;也正是因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也就不会互相伤害、互相欺负、欺骗。等大一点了,知道有些只是神话故事,骗小孩儿的,比如西方极乐、天堂、天国、天宫;而有一些则是号召全人类为之奋斗的,比如共产主义、自由民主、天下大同,有人说这是骗大人的。再大一点,知道了所谓象征,也就是无论骗小孩儿、骗大人,人们实际上向往的是一个“彼岸”的“想象”,一个与现实生活“此岸”相对应的“理想”和“希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圣学心法就是揭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正是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所以我们才要将全部人生奉献于“彼岸”的希望。反之,如果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此岸”已经很满意了,彼岸自然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是否可以证明:确实有永恒的理想社会可以实现,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异想天开?
1、有一句哲学名言是这么说的:“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很费解。大体可做如下诠释:哲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并非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留声机,而是对当下时代思想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同理,所谓“彼岸”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
2、国治天下平(理想社会)的目标不是静态、僵化的、固定不变的一个定义,它从来都不是将来时,也不是过去时,而只能是现在进行时。换句话说,每一个时代的人类,需要自己去探索、实践、追求、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彼岸”;下一个时代的人类,自然要解决下一个时代的问题,他们同样要去探索、实践、追求和创造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彼岸”。这在易学中的术语叫做“既济”、“未济”。无独有偶,圣经中叫做:Already,but Not yet。
3、在人们追求和创造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有什么是永恒的吗?有。但可惜我只知道人们给它们起的名字,却不能用语言说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它们的内涵正如“彼岸”一样,是“把握在理想和希望之中的它的时代”。人们给它们起的名字包括:大道、天理、正义、仁爱。如果您读了前文,便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理想社会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我们说了55期的“易”。关于“易”是什么?参阅《读易,到底什么是易,什么是太极?》和《读易,字象,“入口”和“我”、“信”》。在易学的术语体系中,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乾坤大道。
既然每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过是当下时代的产物,也就是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理想社会”,人类所有的进步和探索不过就是瞎胡折腾,说到底“修齐治平”就是一个大笑话,说得好听叫做“象征”,不好听一点就是“大忽悠”。
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变,天理即不变。怎么没有永恒的“理想社会”呢?大道、天理、正义、仁爱,这些名称本身就是永恒,尽管内涵会随时代而变,但这些名称所表达出的“意志”却是恒久的。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自由意志,本身就是永恒的。在易学中,这叫: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能否简练一点,到底什么是“修齐治平”?
1、一句话:致良知就是修齐治平。
2、四个词:乾、坤、既济、未济。
在易学之中,“良知”永远是人和禽兽之间的唯一分别。泯灭了良知,再发达的科技社会也不过是精装修的地狱阴曹。而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之中,立“志”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便是致良知。自己的言行,能够取得家人的信任和认可,就是齐家。人人有良心,家家户户有良心,无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有良心,这就是理想国,就是国治天下平。良知学说、中庸学说,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落脚点却是完全一样,致良知也就是致中和。中庸之道并非懦夫、和事佬、和稀泥的哲学,而是真正勇者的哲学、真正敢于面对残酷现实的哲学、真正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哲学。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好一个“人”应该做好的分内事,这就是中庸的精神,这就是为国家社会做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能如此,这便是天下大同,理想社会。
你说的这些是易学,还是瞎编胡说?
圣人立象以尽意。在《易》的象中,圣人反反复复就是讲一个道理:良知即是易。
1、乾、坤是周易起始的两个卦,也是易学的总纲。易学的所有核心思想都汇集到乾卦和坤卦之中,真正理解了乾坤之道,也就读懂了易道。
2、既济、未济是周易结尾的两个卦,也是易学的总结。这是先人了不起的洞见,没有结束,没有过去完成时,也没有将来完成时,我们永远都是在现在进行时之中。用周易的“象”来思维,“未济”就是再难渡过的大河,现在已经到了中间,无论多么凶险,我们除了渡过去,还有其他选择吗?“既济”就是经过艰苦奋斗,我们已经抵达彼岸,但此时“彼岸”不就又是“此岸”了吗?不远的地方、不久的将来,新的“未济”就在那里,下一个“彼岸”等待着我们。
3、如果我们将64卦都做一下互卦分析,“修齐治平”的思想就藏在其中:
(1)有24个卦的互卦都集中到“姤、夬、复、剥、颐、大过”六个卦中,最终以乾坤二卦为终止。
咸—姤—乾
遁—姤—乾
同人—姤—乾
革—姤—乾
恒—夬—乾
大壮—夬—乾
大有—夬—乾
鼎—夬—乾
旅—大过—乾
丰—大过—乾
小过—大过—乾
离—大过—乾
损—复—坤
师—复—坤
临—复—坤
蒙—复—坤
益—剥—坤
比—剥—坤
观—剥—坤
屯—剥—坤
节—颐—坤
涣—颐—坤
中孚—颐—坤
坎—颐—坤
点评:生死聚散养生有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有24个卦的互卦都集中到“家人、睽、归妹、渐、蹇、解”六个卦中,最终以既济、未济二卦为终止。
艮—解—既济—未济
谦—解—既济—未济
明夷—解—既济—未济
贲—解—既济—未济
震—蹇—未济—既济
豫—蹇—未济—既济
晋—蹇—未济—既济
噬嗑—蹇—未济—既济
巽—睽—既济—未济
井—睽—既济—未济
小畜—睽—既济—未济
需—睽—既济—未济
兑—家人—未济—既济
困—家人—未济—既济
履—家人—未济—既济
讼—家人—未济—既济
泰—归妹—既济—未济
大畜—归妹—既济—未济
蛊—归妹—既济—未济
升—归妹—既济—未济
否—渐—未济—既济
无妄—渐—未济—既济
随—渐—未济—既济
萃—渐—未济—既济
点评:家国天下本一事,既济未济知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