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养育孩子

家庭中,孩子们之间的爱恨争斗

2020-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九儿

现在很少人口众多的家庭,尤其是在城市。普通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很少有三个,多于三个孩子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这些人口较少的家庭,父母发现很难适当养育孩子,从而很好的完成自己社会角色的调整。

在以前的大家庭,孩子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社会群体中成长,互相之间产生影响;母亲没有时间专门照顾某个孩子,所以她需要为所有孩子建立普遍适用的规则,但在人口较少的家庭,孩子与父母接触更多,如果父母养育态度和技能不当,就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因为家里除了父母,没有其他人可以弥补父母养育带来的缺失。

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之间的竞争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第一个孩子有一段时间是独生子女,所以会把第二个孩子视为对其特权地位构成了威胁,ta发现自己被迫分享的不仅是时间和关注,还包括父母的感情,尤其是母亲的感情。弟弟妹妹的出生对独生子女来说通常是一个冲击,ta通常会觉得被废黜,即使ta已为此做了准备,但ta无法真正预见实际情况,因为这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情况。

最好的情况是,ta对自己作为大孩子的优越性有足够的自信。并可能愿意接受这个玩伴的到来。认为新生儿把自己从孤独中解救出来,虽然这种孤独曾经是极好的。

然而,首先出生的孩子,通常以不断增长的理解力观察和留意新生儿的出生,ta会意识到,最初自己在能力和作用方面无与伦比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点点减弱。必然的,ta担心二孩某一天会跟自己一样,因为这意味着到了那时,二孩只要再进步一点就会超过自己了。通常来说,这种担心成为事实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

如果父母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种冲突,依然用二孩的成长和发展跟大孩比较,就会加剧ta们原本就自然存在的竞争关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当孩子使用令人反感、烦扰的行为来吸引以前专属于大孩的关注时,父母很容易生气。他们为可爱的小婴儿感到高兴,对老大显露出厌恶和烦恼。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还恰恰向大孩证明了ta对自己的家庭位置的担心是多么有道理。

此外,由于自身的不足,二孩会自然要求得到更多平衡,这又使大孩的困境更加复杂化。

在二孩面前始终有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会走路,会说话。能照顾自己,能上学、阅读、写字等,而自己却不能,所以二孩会竭尽所有能力来加强自己的地位。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二孩一旦发现哥哥或姐姐的缺点,就会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母亲随口说:大孩应该向二孩学习整理和清洁,这就给二孩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现在我能够胜过大孩了。反过来大孩听了妈妈的话。也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危险,通常ta不但不会向母亲希望的那样改善,反而会产生放弃的倾向。他会想:弟弟虽然小很多,地位低很多,但这些事情却可以比自己做的更好,那自己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典型的情况是,一个孩子会因另一个孩子的成功而气馁,所以不自觉地断定自己的实力只能在其他方面,并把现在这个领域留给那个更成功的竞争者,这种想法一旦被牢固树立,接下来就可能产生恶性循环。

一个孩子越放弃,另一个孩子就越努力在这个领域里建立自己的优越性。然后。就是ta越成功,而另一个选择放弃的孩子抱的希望就越小。一个孩子认定的绿灯对另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是红灯。而父母通常不是在这个恶性循环刚开始,还能够被轻易打破的时候通过有效方式去打破它,反而经常站在那个成功孩子的一边,这样反而加剧了这个恶性循环。

两个孩子对ta们俩的世界会有一个划分,在这个世界里,如果一个孩子依靠自己的智力,那么另一个孩子就有可能依靠自己的魅力;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另一个孩子通常会寻求在体育运动方面胜过ta;一个孩子的语言学的不错,那么另一个孩子很可能对数学感兴趣;一个孩子可靠可信赖,而另一个孩子则有可能变得能力弱小、依赖他人。如果一个孩子表现特别好,我们总能发现ta的竞争者——另一个孩子为表现好的孩子付出了代价,成为那个表现不好的人。

要对这样的恶性循环做出成功的改善,通过大孩或者二孩都能实现,父母的方法和态度决定了两个孩子关系的结果。一般来说,当一个孩子越是被溺爱或者被打压,另一个孩子战胜他的机会就越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机会都不是完全只在一个孩子这边,因此两个孩子每个方面都有输赢。在幸运的情况下,竞争不会导致所谓真正的失败,而是通过这种竞争关系帮助两个孩子都成功。

大孩和二孩一旦建立竞争,第三个孩子有可能被大孩或者二孩当作同盟者。只有极少数情况是老三会同时与大孩和二孩竞争,迫使大孩和二孩互相联合。例如。如果大孩和二孩都是女孩儿,最小的孩子是男孩儿。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第四个孩子都会根据情况站在任何一个较大的孩子的一边。无论是什么样的结盟方式,都可以通过每个孩子的后期性格发展来轻易识别:如果两个孩子长大后,在性格、特质、兴趣、爱好或者情绪方面反差很大,那么ta们在儿时极有可能是竞争者,这个事实揭示了家庭哪方面成了孩子的战场,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对理解任何孩子,都是必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