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孩子也要有度
前两天,与朋友絮叨,她说这么大热天的实在看不惯女儿假期里懒散的样子,每天吃不着顿,睡颠倒黑白,房间里脏乱差,越看越气,说话还还嘴,一个火星激灵没忍住,一巴掌就上去了。
听完,我竟是呆了两三秒。女孩已是成人,大学毕业也工作一年了,在我们眼里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平时,小姑娘工作很优秀也很辛苦,暑假里放假在家就想好好休息。诚然,她不常搞卫生,睡眠和饮食也不规律,但作为母亲怎么能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不能这样做规矩。
朋友是个大大咧咧的女人,性子急脾气躁,对我们的孩子都极具耐心,唯独对自己的孩子是横竖看不惯。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一遇到不顺心就易怒缺乏理智。
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应该奖惩有度,但是也要遵循年龄特性和个体差异的规律。家长和孩子博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相互相成。
在顽劣不羁的年纪,确实需要对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惩戒,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前提是家长要蹲下身子和孩子在同一个频道传递信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高高在上,用道德绑架,凌驾于孩子之上。往往强势的父母教育孩子一意孤行,高压之下,适得其反。
朋友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看不惯就打骂,不分青红皂白,不把女儿当成独立自由的个体,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打骂随自己。女儿需要管束,但自己的情绪更需要调整,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平和稳定的情绪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随后,我再旁敲侧击问了朋友挨打的女儿,对话里是满满的委屈和叛逆,当我们将话题深度引入,孩子的内心是那么的善良温暖,她理解母亲的艰辛和愤怒,也能正视自己身上存有的小毛病,愿意去改善。她把家当成最放松的地方,在外面操劳,到了家里就只想躺平。却不知,自己表现出来最真实的那一面是母亲最排斥的缺点。久而久之,两人有了隔阂,不能正常交流。
家庭教育中的奖惩机制,不是对孩子打打骂骂或者给予物质奖励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是需要家长花心思去研究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与朋友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凡事有节有度,投入耐心,细心和爱心,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