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写作法则,还怕写不好文章吗?
文/ 张一梵
关于写文章这件事情,我真的深有体会。
大约8年前,我开始尝试着写文章,一篇又一篇的写。
起初,我把用心写成的文章,发给学校的报社。可是,这些文章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收不到任何一点音讯。
有一次,偶然结识了报社的编辑,闲谈中,他直接了当指出我的文章存在的各种问你,其中结构与逻辑是硬伤,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在编辑的悉心指导下,在写文章方面,我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写出来的文章经常受到编辑的夸奖,还时常出现在报纸上。
那时候,我发现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寻,只要你能掌握一些基础的原则,就能把事情做的事半功倍。
当然,写作也不例外。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写作突然变得很流行,各种各样的写作训练营遍地开花。而且,天使投资人李笑来、畅销书作家古典这样的大神,甚至说,写作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技能。
由此可见,写作越来越成为一向必备的技能,但是写出一篇让人叫好的文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在写作中不断使用。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写作原则的入门书。
该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方面,为你提供了20条高效写作的原则,教你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作为总统图书奖的获得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在加拿大,曾就读于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学,后在考试机构Kipaln任职多年。
工作中,他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独创了一套教学体系,于是就有了手边这本写作入门书,无论你是商务人士,还是学生,都可以让写作信手拈来。
甚至有读者调侃,读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你相当于读过大学中文系。接下来,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1.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关乎文章的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
写文章不外乎传递一个观点,表达对某个问题一种看法。正如怀特所言,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你说清楚了,这样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
怎么组织语言,怎么调整逻辑,怎么谋篇布局,就是一个技术活?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结构安排,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呢?
在这本书中,布兰登·罗伊尔,介绍了五种结构,分别为自上而下、分解事物、使用转折词、整合相似事物,让你在搭建文章骨架上有的放矢,逻辑自洽。
写到这里,我突然间想到一个例子。
电影《西雅图未眠夜》的编剧曾回忆,一次印象深刻的新闻导语课。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下周四校长要带全体教师去参加教学研讨会,如果要发布这样一条新闻的,导语应该怎么写呢?
我们都知道,新闻导语就是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把最重要的事情抽离出来,有人就写某领导发布什么讲话,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诸如此类。
最后,老师给大家说了一个答案:下周四,不上课;这就是所谓的结论先行,告诉大家最关注的东西。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更习惯读一些短文、趣味文章,所以,要想写出好的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风格
文章的风格,是一种写作的方式,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出内容。它代表着作者的一种气质,也代表着一种作者的人格表征。
尤其是,自媒体写作的时代,每个人的写作更加具有人格化。
比如,一提到咪蒙,我们就能想到她的咄咄逼人;一提到和菜头,我们就能感受到它强大的逻辑;一提到周冲,我们就能想到她细腻的文风……
这就是风格,也是一篇文章的人格,在日积月累中,所形成的高辨识度,最后内化为作者的一个风格。
那么,怎么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呢?
在这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布兰登·罗伊尔,直截了当提出关乎写作风格的细节,比如删繁就简,尽量多用短句、选择恰当的语气句式应该怎么变化等。
毕竟,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这么多写作的人,想要突出重围,或者突围成功,文章的辨识度就是一个不错突破点。
比如,我喜欢的作家许知远、吴晓波。许知远经常读国外的刊物,他的文章就充满复杂的形容词,而且大多是长句,有点虚张声势的特点。
财经作家吴晓波,有着深厚的古文基础,而且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他的文章题材虽然属于财经,但是充满着灵气,仿佛一位穿着青衫的老朋友,坐而论道。
3.可读性
为什么很多大咖的文章拥趸无数,而有些人的文章很专业,但是很少有人去读;为什么大家都强调文章接地气?
文章的可读性,一方面与内容专业门槛有关,另一方面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有关,所以,很多的大咖都把专业内容,写的通俗易懂。
那么,可读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呢?
正如布兰登·罗伊尔在书中所说,增强文章可读性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降低文字的可接受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一些标志性的排版、标题、提要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这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布兰登罗伊尔总结出了20条简单的写作原则,让你写出一篇调理明细、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掌握了这些写作原则,还担心写不出文章吗?
我是张一梵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